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强势推动下,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正在不停的发生碰撞。放眼汽车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车辆已成为我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汽车组成的车联网系统也在不断揭示自己的隐性基因,从而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蓝海。最近,主题为“感知物联,现在出发---IBM物联网峰会”在京召开。会后记者参与了针对IBM高层及合作伙伴中移动、航盛电子的采访,就汽车信息互联、汽车共享概念以及绿色出行服务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
图1 IBM物联网峰会现场
拥抱技术浪潮:车联网进入3.0时代
IT的世界从来都不缺乏创新,当我们还在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等关键词津津乐道时,物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声潮已经开始在耳旁响起。对于大家而言,车联网不是什么新的概念,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大多数人都能例举一二,再不济也总知道Tesla这个名字。然而回顾车联网的应用历程,却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时间。IBM中国研究院物联网及服务研究总监孙伟博士介绍,最初的车联网应用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的应急系统,当时发生车祸时安全气囊在弹开的同时会发出求救信号,对车辆进行定位,帮助救助人员快速抵达车祸现场。而如今伴随着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车联网不断的揭示自己的隐性基因,逐渐进入到3.0时代。
图2 IBM中国研究院物联网及服务研究总监孙伟博士
在孙博士看来,车联网3.0时代的第一条隐形基因就是车内传感器的突破,伴随全新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的应用,可以实现车联网、车路协同服务达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其次,车联网体系连接着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使得车联网的智能设备、数据终端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从而使实时的交通数据信息、天气监测站等各种信息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通过实时的网络和大数据运算同步,帮助车辆进行运算化处理协助车主进行辅助驾驶,使车主在驾驶的同时,就能掌控前方未知道路上发生的事情。在这些隐性“互联网+”基因的推动下,车联网服务的内容和推出的产品更加的多样化,比如自动驾驶服务、车辆共享服务、互联网娱乐内容服务、以位置为中心的基于社区网络的营销服务等多元化的车联网服务创新形式,孙伟博士将其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信息娱乐服务。信息娱乐服务能够整合互联网上的信息,比如天气、交通情况,还有自定义娱乐内容如音乐、视频等。这些服务可以是针对乘车人而不一定是驾驶者的。据上海航盛电子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郭正光介绍,目前信息娱乐服务已经在比较高端的车辆上进行了配备。
第二类是全新的车联网业务服务模式。包括车辆共享服务这样的新型服务产品形态,使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慢慢的从单纯以车辆销售为主体的业务转型为提供出行服务为业务补充模式的全新业务形态。
第三类是基于大数据之上做的增值服务。比如智能交通,如何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做行车路导,提供合理化的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和停车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