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行业与市场机会分析
(一) 智慧城市
2013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将有突破和创新,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BOT模式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将介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具备投入总额大、投入周期长的特点,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阶段以搭建系统及平台为主,因此硬件及集成的占比较高。第二阶段预计以部署具体应用为主,因此软件占比较高,投入比例在第一阶段的40%-50%之间。第三阶段建设基本以升级维护为主,投入将达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投入总和的10%-20%。
智慧城市重点建设方向还是民生信息化(含医疗信息化及社保信息化)、智能交通及平安城市,预计在投资中占比较大。这三个方向既是居民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能充分满足政府执政管理的需求,投入在未来能够看到较为清晰的回收模式。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需求以及地方特色进行其他方面的建设,如智慧教育、智能环保、数字城管、食品溯源、智能建筑、应急指挥等。
图4 民生信息化、智能交通及平安城市在投资中占比较大(数据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2013,05)
1)医疗信息化:根据健康中国2020规划,“十二五”期间投入在800-1200亿之间。其中医院信息化占比在50%左右;区域医疗占比在35%左右;公共卫生(疾控)及社区健康服务占比在15%左右。医疗信息化一方面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一把利器。2012年,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电子病历在大型医院的普及推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区域医疗试点是驱动医疗信息化投入的主要因素。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医疗信息化不仅从应用系统而且从技术架构正在持续经历一次新的升级。
图5 医疗信息化投资关系与步骤(数据来源:ICTresearch整理 2013,05)
2)社保信息化:根据“金保二期”规划,投入规模在200-400亿之间。“金保一期”于2012年6月竣工,目前人社部正积极推动“金保二期”的顶层设计和立项工作,预计投资有望超过300亿。金保工程一期从2004年投入建设以来,全国实际累计投资超过140亿。其中中央投资超过70亿,地方累计完成投资78.6亿元,预计金保二期的投资规模增速将超过100%。社会保障系统将在“金保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人力资源系统和民政救助系统在一期的基础薄弱,因此二期增速更高。
图6 社保信息化投资关系与步骤(数据来源:ICTresearch整理 2013,05)
3)智能交通: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预计13-15年CAGR达到30%,合计规模800亿左右;城际智能交通规模略大,约是城市智能交通的2 倍左右。因此整体智能交通规模在2400-2800亿之间。受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道路运输业投资和市政投资增速加快,智能交通、轨交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同步加快。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刺激,2012 年基建投资(本文指铁路运输业投资、道路运输业投资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之和)呈现前低后高,预计2013年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还将持续增长。发改委继2012年9月集中批复包含多个铁路项目在内的25条城际轨道项目后,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2012年11月26日发改委再次发布公告称批准了三项投资总额约750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轨道交通投资持续升温。
4)平安城市:根据中国安防行业的“十二五”规划,13-15年的投入规模约为3500亿左右,同时根据已经启动省份的投资规模(广东省“慧眼工程”投入300亿),乐观估计能达到5000亿。城镇化带动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引发了城市的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安全防范、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需求迫切。未来城市设立门槛降低,越来越多城市出现,城市治安管理的日常防控和应对重大恐怖、灾害等特殊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防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受到了重点关注,针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投资逐步增加。
5)教育信息化:财政性教育支出需达到GDP的4%,其中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教育投入经费8%左右,因此测算13-15年投入规模合计达到1000亿左右。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发展前景广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目标是占国内GDP的4%,过去均未达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教育信息化经费将达到教育投入经费的8%。2012年1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用4年左右的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左右区域试点和1600所左右学校试点,从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6)其他方向的投资额度根据各地具体方案而定。
(二) 信息消费
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于促进信息消费,常务会议提出四大方面要求: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推进光纤入户,大幅度提高网速。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就业信息全国联网。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
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上述努力,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图7 信息消费涉及行业(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