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以“数智世界,八桂有为”为主题的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在桂林成功举办。在这场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领袖与高校代表的大会上,华为不仅系统阐释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更以多个落地案例展示了其助力广西乃至东盟区域智能制造发展的决心与能力。
从华为高层发言与采访中,我们清晰捕捉到一条主线:华为正以“根技术+场景化+生态协同”三位一体的方式,推动AI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实践,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赋能。
AI浪潮奔涌,八桂之地乘势而上
“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引擎的产业变革大时代。”华为公司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在开幕致辞中如是说。他指出,从实验室的算法迭代,到车间的智能运维,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千行万业。
华为公司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
面对这场变革,华为将构建技术加场景加生态的协同体系,助力行业智能化的跃升。一是构建数字化技术底座,刘超强调,华为将“构建广西,辐射东盟,实现共同的持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华为致力于打造高标准公共AI算力平台,让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能地调用全球领先的AI算力与技术。二是深耕场景落地,“华为不仅将自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能力经验通过产品解决方案、咨询、培训服务等方式赋能。”刘超提到,华为将持续总结行业共性场景,围绕核心需求打造可复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三是强化生态合作,一方面华为将携手伙伴“共同打造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为各行业智能化提供坚实的底座支撑”,同时也“与广西大学、桂电等本地高校共同扩大AI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覆盖,让智能人才扎根八桂,赋能八桂。”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在大会采访中进一步阐释了华为的战略考量:“我们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会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红利。未来,华为还将构建技术加场景加生态的协同体系,助力行业智能化的跃升。”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场景,也是产业升级的主战场。这一战略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华为三十余年技术积累与千行百业实践基础之上,通过筑牢底座、深耕场景、共筑生态三大支柱,为智能制造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
从理念到实践,华为AI已在广西“开花结果”
战略的提出,离不开实践的支撑。在演讲中,刘超分享了多个华为在广西的落地案例,展现了AI技术如何真正“用起来、效果好”。
立足广西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特色发展路径,华为已深度参与本地智能制造升级实践,与上汽通用五菱签订智能合作协议,推动汽车制造向智能化、网联化升级;与柳钢开发钢铁行业的AI大模型,配媒成本下降了5-10元,焦炭提升10%,广西公司打造了通信网络,以及AI各场景应用,管控人员数量下降1/3;与广西电网打造通信网络及AI场景应用,使管控人员数量下降1/3。
这些项目不仅是技术集成的成果,更是“问题驱动、场景牵引”理念的体现。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在主题演讲中所传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开辟研发工业智能系统新途径,实现知识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华为的实践,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诠释。
算力为基、超节点为器:华为夯实AI发展底座
在AI发展中,算力是“炉灶”,算法是“炊具”,数据是“米”。没有强大的算力底座,一切AI应用都是空中楼阁。华为公司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张爱军在主题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华为在算力层面的突破与布局。
华为公司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张爱军
他指出,“未来大模型参数规模会越来越大,输入序列长度也会从当前的几十K到现在M级、10M级,响应时延从100ms到15ms甚至10ms。”面对这一趋势,华为深耕算力底座,不仅在芯片、硬件、系统架构上持续投入,更通过开创性的“灵衢互联协议”,打造出业界最大规模商用的昇腾384超节点。
“华为为什么能做好超节点?核心在于系统架构创新,以及过去30年我们在光通信和工程能力的技术积累”张爱军说,“通过灵衢,带宽提升15倍、时延降低10倍,让384个芯片互联,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单卡推理吞吐提升了4-5倍。”
他透露,未来,华为将陆续推出更强大的超节点算力集群,下一代超节点可支持8192颗芯片协同工作,提供E级算力。
生态共筑:从“一个人走”到“一群人走”
在郁赛华的采访中,“生态”是被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智能制造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华为深刻认识到,单一企业的力量难以推动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必须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刘超在致辞中明确提出,华为强化生态合作,共助生态体系建设,打造领先的算力计算底座,为各行业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协同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扩大ICT人才培养覆盖面,让智能人才扎根八桂。
这一理念在峰会现场得到充分体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欧阳宁在分享中表示,桂电已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将昇腾服务器引入校园,开设相关课程,并在自主创新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把鲲鹏、昇腾、华为云等技术纳入了学科专业课程中,部分课程已实现最新替代,”欧阳宁说,“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广西经济发展、服务人工智能产业、服务科技自主创新。”
广西昇腾AI精英伙伴联盟成立仪式
此外,在产业生态层面,桂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成为重要里程碑。该联盟由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光隆科技集团等20家单位组成,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同期成立的广西昇腾AI精英伙伴联盟,则汇聚了140多家伙伴企业,覆盖硬件整机、软件开发、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形成了2000多个场景应用的产业集群。华为正从“技术供应商”向“生态共建者”转变,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市场运作”的协同创新体系。
结语:八桂有为,华为愿做“同行者”而非“独行者”
从刘超的“三个赋能”到郁赛华的“三个筑牢”,从柳钢的AI大模型到桂电的产教融合,从384超节点到8192芯片的下一代规划,华为在广西的人工智能战略清晰而坚定:以技术为根基,以场景为牵引,以生态为土壤,以人才为种子。
“广西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华为,成为广西各行业智能化转型、智能跃升的同行者,”刘超在致辞的结尾如此说道。这句话,或许正是华为在八桂大地的真实角色写照,不做“颠覆者”,不做“独行者”,而是愿做政府、企业、高校与生态伙伴的“同行者”。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华为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AI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可以落在车间、惠及产业的实在技术。而广西,这片素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土地,也正在成为“数智甲天下”的新热土。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