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速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全方位夯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助推我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投身于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建设工作。该中心整合既有工业信息安全监测网络建设支撑机构与应急服务支撑单位,组建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以下简称支撑单位),同时有条不紊地组织原支撑单位续期以及新申请单位的遴选事宜。近日,2023年度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名单正式对外公示。这一举措旨在打造一支汇聚社会责任感与精湛技术水平、服务辐射全国的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服务劲旅,持续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体系。
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建设工作,作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强化工业信息安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关键构成,意在通过常态化与动态化工作紧密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业信息安全风险监测、事件处置、信息共享、能力建设、交流合作、服务支撑等一系列工作,为工业信息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在众多角逐者中,专注于工控安全领域的第一批践行者——深圳融安网络,凭借其在风险应急监测、事件处置、服务支撑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成功入选支撑单位。基于此,记者对该企业的总经理刘文韬进行了采访,探寻其带领团队在工业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深耕成果与创新实践。
采访伊始,当提及融安网络入选支撑单位一事,刘文韬深感责任重大。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网络安全状况却长期不容乐观。该行业产业链条极为漫长,通常涵盖石油开采、生产、管道运输这三大关键环节。各环节之间的网络衔接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宛如木桶上的短板,成为病毒与黑客肆意攻击的突破口。2022年1月,BlackCat勒索团伙攻击了石油贸易商Mabanaft和德国主要的石油储存和物流公司Oiltanking负责油罐装卸过程自动化的IT系统。这一攻击导致233座加油站无法正常按照自动化流程运作,只能手动操作部分流程,严重影响了油品的供应效率,使得当地的油品市场供应出现波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油品短缺现象。
不仅如此,石油化工行业内部网络环境极为复杂,涉及企业ERP系统、生产管理MES系统等诸多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这意味着行业不仅要时刻警惕外部病毒与黑客的攻击,还要防范因内部人员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加之石油化工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部分甚至含有毒物质的特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都将是灾难性的。
当前,大型油田或炼油厂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可达数百至数千亩,投资规模动辄数百亿人民币。然而,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却极为滞后,过度依赖普通杀毒软件与人工24小时巡逻排查风险,自动化程度极低。并且,出于对自动化程度高会增加网络安全风险的担忧,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也受到严重制约。一旦遭受攻击,企业往往只能无奈选择停工停产,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进行风险排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面对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的重重困境,刘文韬凭借其在该行业多年积累的深厚经验,敏锐洞察行业痛点,带领技术团队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一套具有开创性的“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重防护”解决方案,并成功推动其在石油化工行业落地应用。
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厂建设历经多个阶段,采用了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不同品牌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协议不同、标准不一,相互之间难以协同,导致企业在网络安全防护上存在诸多漏洞。据统计,在解决方案实施前,福海创每年遭受5-8次有一定威胁的网络攻击,对生产运营造成了潜在风险。
刘文韬团队在深入了解福海创的情况后,首先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团队在福海创各生产环节安装了数据采集设备,借助工业以太网和5G网络,将石油开采、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统一安全管理中心。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如,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发现设备异常,安排维护,降低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中断的可能性。
“两个体系”的搭建为福海创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方面,根据福海创复杂的网络环境,团队部署了针对性的网络安全系统。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监测和拦截异常网络流量。管理体系上,为福海创制定了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给每个员工分配专属权限账号,通过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登录系统,操作行为全程记录并接受审计。新员工入职时,都要参加网络安全培训,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三重防护”进一步强化了福海创的安全防线。在企业资源层,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审批流程,保障数据安全,对财务、采购等重要业务进行加密处理。生产管理层,借助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依靠AI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发现异常操作和设备故障。网络安全底层设备方面,制定了定期巡检和升级计划,每周检查硬件,每月扫描修复软件漏洞。
随着“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重防护”解决方案在福海创的逐步应用,企业网络安全得到显著改善。网络攻击拦截率提高了约70%,内部操作违规行为减少了80%。在一次模拟网络攻击测试中,系统能在5分钟内隔离受攻击区域,保证核心业务正常运转。
福海创的改变得益于刘文韬团队持续的优化工作。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攻击模式,更新防护策略。如今,福海创的网络安全状况在行业内处于较好水平,其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参考,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的发展。
刘文韬团队的创新实践,为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困境带来了曙光。其解决方案不仅在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取得显著成效,还在多家大型石化企业成功应用,为行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力推动了行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并且,该方案的影响力逐渐辐射至防火防灾等民生工程领域,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到行业实践的具体落地,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支撑单位的建设,正成为筑牢我国工业安全防线的关键一环。正如石油化工行业通过创新探索突破网络安全困局一样,未来,随着更多专业力量的汇聚与技术方案的迭代,我国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应急体系必将日臻完善。这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践行,更是为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坚实保障。相信在多方协同努力下,我国工业领域将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迈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征程,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