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二十三届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暨科思创华园联合实验室启动大会在清远高新区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清远市科技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及科思创(上海)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汇聚了全国涂装信息中心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及重点企业高层领导。此外,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1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全国16个省市区的130多家涂料涂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和行业媒体,共计近190人,共同探讨涂装行业的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自1998年创办以来,凭借其行业影响力和专业深度,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及“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评选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信息成果一等奖”,已成为我国涂装行业最具权威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是科思创华园联合实验室的正式启动,并现场签署了多项企业入驻协议。通过吸引创新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该实验室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四链融合,加快技术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进程。
会议期间,记者有幸连线采访了上海明鑫静电涂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孝萍女士。作为喷涂行业的战略管理及创新解决方案专家,金女士自十五年前以“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思维,着手重塑行业生态,率先与上海地区优秀高校构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创新模式,推动行业技术突破与升级。
金女士回顾了她在2005年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初衷。她指出,当时金属喷涂行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工艺残灰导致喷涂附着力和结合力不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当时行业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工艺残灰影响喷涂质量,铝压铸件表面残留氧化物和杂质,导致涂层附着力差、易脱落;二是前处理技术缺乏标准化,传统方法依赖经验,质量难以稳定,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需求;三是环保问题突出,传统处理方式污染严重,难以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这些痛点亟待技术突破,促使金女士联合高校团队,共同研发铝压铸前处理药水,以创新驱动行业升级。
为高效解决行业难题,金女士于2006年联合高校教授团队开展研发工作。在她的战略主导下,团队经过反复实验与实践,成功创新出“铝压铸前处理药水”,彻底解决了喷涂附着力不足、工艺标准化缺失及环保难题。金女士强调,技术进步不应局限于企业自身,而应推动行业整体升级。基于这一理念,她主动向同行开放该研究成果,助力更多企业提升喷涂质量,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在成功经验的推动下,金女士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领域专家教授共同创新研发的边角缝涂装工艺。该工艺有效解决了喷涂企业在板材切割边缘处理上的脆弱性问题,大幅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和使用效能。这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喷涂企业长期面临的板材切割边缘脆弱、耐磨性差等问题。该技术突破使得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至原先的两倍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强了生产效率30%,并降低了20%成本。
如何实现了这样的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首先,它显著增强了防腐性能,解决了金属边角区域易受腐蚀的问题,从而大幅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其次,该技术优化了工艺参数,使涂层在边角、孔洞等复杂结构上的厚度更加均匀,提高了整体涂装效果。同时,它还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提高了涂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喷涂成本。此外,边角缝涂装工艺的改进确保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使边角区域的颜色和光泽均匀一致,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该技术显著提高了金属制品的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减少了产品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最后,通过降低因边角处理不当导致的次品率,该技术有效减少了返工,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行业痛点、整合资源和推动技术落地。通过我们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战略眼光,融合高校尖端的研究技术。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是加速技术转化成功的关键。目前,实验室的众多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持续创新,相信我们的技术会不断进步,并推动行业向前发展。”金女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