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推动碳市场多元化、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引领碳市场健康发展

2020年9月29日             作者:赵琛       
关键字:碳市场  
       9月22日,以“凝心聚力碳市 鸿渐携行未来”为主题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0年会员大会成功举办,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和专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教授等重量级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碳交易机制建设、国际碳市场发展以及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等关键议题,还共同见证了2019年度在碳市场、碳金融以及绿色低碳领域表现突出的十七家会员单位的表彰。这些会员单位凭借其在碳市场建设中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分别被授予最佳交易奖、集团碳资产管理奖和优秀会员奖三类奖项。
  
  碳市场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要核心政策工具,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碳市场建设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稳步推进,但在此过程中,不少民营企业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为碳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民营企业在碳市场建设中的实际贡献与经验,记者有幸采访了本次大会获得优秀会员奖的上海盈碳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碳”)董事长李梦南先生。作为碳中和领域资深解决方案专家,李梦南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市场洞察力,更是国内首批参与并成功助力落后地区建立碳市场的领军人物。不仅如此,他还擅长将碳减排资源有效整合并投入市场交易,实现碳资产的变现与增值,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梦南分享了自己在碳市场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他指出,全国碳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取得了显着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交易领域也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交易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碳市场的活跃度,还影响了碳减排技术的国内外应用和推广。
  
  为了打破上述瓶颈,李梦南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推动碳市场多元化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率先探索新的碳减排模式和交易方式,将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由他主导的国内首个地源热泵国际碳减排项目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创新将地热能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引入到城市供暖系统中,为城市供暖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在首个供暖季,项目就实现了减排量293.4万吨,成功签发了101.2万吨的减排量,并通过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城市供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还为碳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创新探索外,李梦南还将目光投向了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他的领导下,技术团队积极开展这些领域的碳减排项目,形成协同效应。其中全国首创的畜禽养殖碳减排模式尤为引人注目,通过为企业从养殖过程的减碳制定详细行动措施,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为畜牧业、农业领域的碳减排提供了新思路,成功为公司赢得了国内所有上市畜禽养殖业客户长期稳定合作。凭借碳市场的运营经验,他创新地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碳减排进行量化后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碳市场多元化发展。
  
  在推动碳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李梦南还非常注重碳市场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践行。2016年他主导了四川碳市场的首单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标志着西南地区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同年,他带领团队助力平顶山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多地成功举办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班,为数百名重点排放单位代表提供了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碳市场建设与操作能力,对推动碳市场的快速和规范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了全国碳市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在全国多个城市碳交易所担任会员,积极应用并促进了现有标准体系的有效执行。并对减排量核算、交易规则、监管机制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有融入国际市场,才能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李梦南这样告诉记者,因此,他积极推动国内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作为国内首批走出国门,参与了国外包括非洲肯尼亚净水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为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国际化和商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碳减排技术的推广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日益临近,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碳中和领域的佼佼者,李梦南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为行业树立了典范,他在碳中和领域多个方面的创新实践解决了传统碳市场的难题,碳减排项目类型更加多样,市场活跃度显着提升,推动了碳市场的多元化、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像李梦南先生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涌现出来,共同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力
关键词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