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妮
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在亚丁湾海域以及苏伊士运河附近,持续发生胡塞武装人员袭击商船事件,并不时有货损人亡的消息传出。随着冲突和袭击的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被迫改变航线,选择绕道非洲的好望角。选择这种虽然有效的规避了直接威胁,但同时运营时间也大幅延长,运营成本显着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危机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营,已成为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图云集团的创始人兼CEO王海涛,了解他如何通过创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王海涛创新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个关键要点。首先,注重主动的风险评估和规划,确保在运输任务前,团队能够全面分析潜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其次,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船舶安全监控和维护的精确度;最后,通过严格的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在风险评估和规划方面,王海涛特别重视全面、科学的风险分析。每次运输任务开始之前,都会要求团队对航线、天气、船舶状况和货物特性进行详尽的分析,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据悉,在一次从上海到新加坡的运输任务中,团队发现原定航线可能会经过一个受台风影响的海域。为避免可能的危险,王海涛果断决定调整航线,虽然替代路线更长,却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巨大风险和损失。这种主动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也反映出了当前行业趋势从被动的应对风险到主动的预防和管理风险的转变。对于航运企业而言,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带来的潜在损失,还能提高运营的可靠性和客户的信任度。
在船舶维护和运营管理方面,王海涛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和实时数据监控系统,确保每艘船舶的状态始终处于可控之中。不论是常规的设备检测,还是面对突发的机械故障,这套系统都能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并立即发出警报。同时,王海涛还着手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高于现行的行业标准,确保所有船舶都符合最严格的安全要求。这种将高科技手段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图云集团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情况,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船员和货物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此外,王海涛认为,安全不仅依赖于技术,还高度依赖于人。因此,他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一系列系统化的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员工都通过严格的安全考核,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公司还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提高船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图云集团不仅显著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给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执行的安全管理标准。
正是这些多层次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图云集团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王海涛的实践证明,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先进的技术应用和系统化的员工培训,航运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当前复杂的安全环境。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鉴他的做法,尝试引入更加严格和全面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当然,推动这样的安全管理变革并非易事。王海涛坦言,这一过程遇到了许多挑战,包括内部沟通协调的复杂性、流程优化的难度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等问题。然而,他始终坚信,这种整合的管理方式将是未来航运企业应对安全挑战的必然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管理标准的提升,更多航运企业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型。通过技术与管理的深度结合,航运行业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更加稳健地发展,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和市场的长期稳定。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企业能否有效适应变化、引领安全管理的革新,将成为其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