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直销模式”已在中国站稳脚跟
上周二(3月18日),戴尔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悄然现身厦门。这时他继去年10月底访华之后不到半年内的又一次亲临中国市场。表面上,戴尔此行的目的只是对公司在厦门的生产和客服基地例行巡视,而据业内人士猜测,其更重要的任务,是寻求戴尔在中国市场的再增长和新业务的落地和拓展。
借访问“中国客户中心”的机会,戴尔向中国用户交出了其在中国市场一年来的“成绩单”:去年第四季度,戴尔产品在中国的单位出货量同比增长达72%;在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在内的企业级产品领域取得了超过100%的增长;而根据IDC最新统计数据,戴尔公司目前在中国计算机相关产品市场的份额已达到5.8%,不仅在国际品牌中稳居第一,在总体排名表上也已进入前三名。
迈克尔将所有这些业绩的取得归功于戴尔的“直销模式”。的确,从1998年将“直销”模式引入中国以来的短短5年间,戴尔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计算机品牌,到目前在个人消费和企业级产品领域都享有较高声誉的国际IT厂商,戴尔的业绩有目共睹。就连戴尔的死对头惠普前不久也不得不公开承认“直销模式”的优越性,并决定在亚太市场全面加强“直销”方式的营销。
然而,戴尔的野心显然不仅仅限于让对手知道自己的厉害。从今年3月初戴尔宣布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便携式投影仪开始,戴尔在华扩张的步伐已然加快。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投影仪仅仅是戴尔在中国扩充产品市场的开始,稍后还有更多的以戴尔命名的其他产品还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拓展业务、进一步扩充市场,是戴尔2003年开始在中国的新目标。这也是迈克尔在厦门短短一天内快速奔波于政府、大学和少年宫的一个注脚。而在此之前,戴尔实际上已经初步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在厦门、上海、大连相继设立了“中国客户中心”、“中国设计中心”以及“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已形成了一个从产品设计、生产、客户服务、后台支持,到物流供应等众多环节的完善体系。
迈克尔声称,中国业务已经成功地拉动了戴尔的全球战略。据悉,2002年戴尔公司在华采购高达40亿美元。中国已跃居戴尔公司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场,成为拉动戴尔公司在亚太区乃至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来自厦门海关的数据显示,2002年戴尔从厦门关区的出口额为11.7亿美元,出口电脑台数为100万台,而2001年戴尔的出口额仅为2.17亿美元。其中,厦门生产基地对日本市场的出口迅猛增长。2001年对日本出口仅为1.36亿美元,到去年出口了10.9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量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