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生产量接近2000万台,比2002年也将增长40%左右;软件业销售额可达500亿左右,比2002年增长30%左右;信息服务业收入可提高到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约30%.
《2002计算机与软件行业景气分析及2003年走势预测》课题组专家孙学工分析认为,2003年我国计算机硬件制造业将比2002年增长40%。理由如下:
国内环境将更加有利于计算机行业增长
2003年国家将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国家政务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在政务、财税、金融和贸易等领域率先实现信息化。还将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完善西部通信设施建设,推动西部信息化进程;继续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相关的计划还包括:抓紧实施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生物技术、新支线飞机、现代农业等重大高技术工程;抓好信息安全、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开发、新材料等高技术行业信息化的重大项目;强化高技术行业信息化能力建设,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中心;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建设若干国家高技术行业信息化基地;抓紧开展国家高技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试点工作;实施软件行动计划,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一批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逐步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软件行业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用国债技改贴息,改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培育中国品牌。
2003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的重大项目与工程将为计算机行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2003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比2002年时更好。
亚太地区增长势头强劲
2003年全球计算机增长率可望达到8.3%。据IDC的市场分析显示,2002年全球个人计算机出货量为1.36亿台,仅比上年增长1.6%,比2000年还要低2.6%。而2003年随着商业用户和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对计算机的需求也将增长,2003年增长率可望达到8.3%,2004年的增长率则可达11%。但IDC同时认为个人计算机增长要在2003年下半年才会加快,上半年的增长仍然比较疲软;
美国的PC市场在2003年不会有强劲增长。美国2002年第三季度政府安全开支增加拉动PC市场增长加快,但可能到来的对伊战争仍然影响着商业界和消费者的投资与消费情绪,政府开支也会受到预算赤字扩大的限制难以继续快速增长,因而美国的PC市场在2003年不会增长很强劲。
欧洲地区的PC增长率仍会低于6%。欧洲地区的PC出货量在2002年下降的0.5%,而2003年将会有恢复性增长,但增长率仍会低于6%。因为在欧洲地区用户升级到新系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2003年亚太地区PC的预计增长可达16%左右。日本近年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景气刺激措施,但企业的设备投资水平一直不高,消费者也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支出策略,PC市场的增长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制约也较为缓慢。
亚太地区受中国高增长因素的影响,PC机出货量增长较快,预计2002年将增长10%左右。我国的联想位居亚太区计算机出货量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HP和IBM。2003年亚太地区的增长仍会保持强势,计算机配件价格的下降、本地区信息化的推进都有利于支持亚太区市场的增长,预计增长可达16%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2003年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与市场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均十分有利于我国计算机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预计2003年我国计算机硬件制造业,总产值将接近4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40%左右;微机生产量则接近2000万台,比2002年也将增长40%左右;软件业销售额可达500亿左右,比2002年增长30%左右;信息服务业收入可提高到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约30%。
孙学工同时分析认为,2002年计算机行业在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强。其表现在:
1.计算机行业显现出高度的区域集中特征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福建省集中了我国计算机生产量的97%,计算机行业显现出高度的区域集中特征。在以上四大地区中,珠江三角洲以45.5%份额独占鳌头,长江三角洲以23.3%的份额居于第2位,环渤海地区以17.4%占第3位,福建省占有10%的份额位于第4位。
分省区来看,在全国计算机生产中份额超过1%的省区只有8个,且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和福建分居全国的前3名,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45%、15%和10%,以上3省的产值就占到全国的70%。
2.计算机地区分布高度集中的背后是外资投向的集中
我国计算机行业是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绝对唱主角的行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占有总产值的87.3%,居第二位的股份制企业只占总产值的6.4%,国有经济居第三位,只占3.5%,而其它各类经济成分的份额连1%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