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号,作为今年教育工作八大实事之一的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计划启动,它将稳定上海高校基础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队伍,创造多学科、跨地域、跨国界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环境,提高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同时也是高教系统贯彻“四新”精神,探索教育改革发展新思路,推动基础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新举措,它将使上海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在观念、运行等方面实现全新的突破。
E-研究院是一个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具有全新可变性、超大容量的研究机构,它不需要一般研究院那样的庞大人事组织机构,通过约定和网络就可以与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对重大课题、重大攻关项目进行研究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共同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E-研究院将依托某几所高校实体,形成管理上的“特区”,实行首席研究员负责制。
据介绍,E研究院目前将主要从事基础理论攻关,将与各方面科学家共同承担一些今后将对高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首批启动6项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计划,即上海高校网格建设、计算科学E-研究院、免疫学E-研究院、模式生物E-研究院、都市文化E-研究院和社会学E-研究院。市教委将提供2亿元经费,用于E-研究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料购置、主办网络和非网络形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参加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探索性研究费用等。同时还将对固定人员、参与人员进行3年一次的节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