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北京,虽已进入了冬季,但国际会议中心的门前却热闹非凡,彩色的气球、大型的标语连同拥挤的汽车、穿梭的人群使周围如同春天一般。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的,为期两天的“2002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大会在这里召开了。本届论坛是继2001届成功举办后的第二届论坛,论坛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信息网络化迅速健康发展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国内外知名IT企业、互联网专家学者相聚在这里,围绕“数字北京”与“科技奥运”、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经济现状和展望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正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无疑,这次论坛大会将对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上网用户人数达5800万“数字北京”已有阶段性成果
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这样概括道:“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据估计,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台。互联网所催生的新业务像雨后春笋不断出现。金融、财税、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断提高,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2年3月1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第一次发布的全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报告显示,北京信息化指数以157.22的分数高居全国首位。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在论坛上公布了“数字北京”的建设情况。他说,北京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首都公用信息平台CPIP初步建成,高速宽带有线政务专用光纤网络一期工程已完成。首都之窗网站群已建有北京市的142个各级机关网站,开展网上办公的项目共计80余项。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为兑现成功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承诺,已把“数字北京”建设提到了战略性的发展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研究员闵大洪在论坛上是这样归纳的,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五大新特点:(一)电子政务热潮;(二)政府加强管理;(三)业界加强自律;(四)门户网站赢利;(五)“博客”现象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