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SAP中国副总裁黄骁俭谈信息化

2002年10月21日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董长虹       
关键字:信息化快讯  谈信息化  
    1996年进SAP,2000年入金蝶,2002年重回SAP,发动SAP进军中小企业信息化运动,现任SAP大中国区执行副总裁的黄骁俭,此时是一个论坛的主角——

    现在是2002年9月24日,300多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屏息听他讲话。这位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现身此地的原因很明显:灌输SAP的企业信息化之道。这一做法与早在1997年SAP成立中国分公司的第三个年头,就把同数十所国内重点院校的合作列为“种子计划”的做法一脉相承。
    历经多个东家之后,讲坛上的黄自然有着涅磐后的见解和眼光。
    《财经时报》:现时世界经济不好SAP在全球的业绩也受到一定影响。作为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您如何看待IT产业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黄骁俭:IT企业在整个的经济生态链中,属于辅助的企业,并不能直接为人民的生活创造很多财富的企业,它是为其他类型的商业提供服务的一类企业。
    但是,很奇怪的一个事情是,这类企业在某一个阶段反而成为世界上最为火爆的企业。随着经济发生问题以后,第一反映是IT企业普遍收入下降。原因在哪里?所有的其他企业不准备再投资买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大家都在考虑如何降低商业风险,包括信息化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财经时报》:ERP实际上非常强调企业的管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时候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黄骁俭:很多的企业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IT技术,而不是业务管理,这样在企业中,跨部门业务的成本提高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丽江和漓江的故事。丽江在云南,漓江在广西。有一次我去丽江,回来的时候,我选择的航线是丽江—昆明—北京。这张机票是请同事在北京给我买的,带到丽江去,我拿着这张机票上飞机,飞机不让我上,说我的飞机是漓江—昆明—北京。中国还没有漓江机场,在北京出票的时候,丽江变成了漓江。但是编码LJG是丽江机场的编码,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让我重新买一张,我说这些钱的损失算谁的?在北京售票的系统和丽江机场出港的系统客户资料是不集成的,各有各的一套。所以北京的售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错了,把丽江打成了漓江,那天北京市区出的票,大部分人都会遇到我同样的问题。这就是现在常见的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怪圈。信息化不仅仅是运用了一种技术,而是这种技术要确实对企业的传统业务有帮助。
    
    《财经时报》:一个全面信息化的企业是否也要承担很高的信息化风险呢?
    
    黄骁俭:关键是要如何降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所有的商务风险。比如联想,如果联想的主机服务器停一天,你们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在商业过程中,必须大量依靠信息技术,但同时,我们的商业过程中,因为依靠信息技术越多,你所需要承担的商业风险也会越来越大的。但不同的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也会不同。
    
    《财经时报》:SAP取得的成就对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
    
    黄骁俭:国内企业最少需要5年的时间,重新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一下。SAP对国内软件公司最有借鉴意义的是1988年到1993年的这一段时间,而不是这之后。1988年,SAP的股票在法兰克福以及斯图加特上市交易,但一直到1996年之前SAP的营销体系都很弱。到1992年,SAP才推出了R/3系统,这时的SAP产品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开始腾飞。SAP应用的所有技术都是通过自己的mySAP.com技术来实现的,虽然也利用了一些其他公司的技术,但是决不依赖于这些技术。
    相比较而言,中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反过来的,它们缺少自己独立的技术平台,而一味只注重功能的开发,这是很危险的,虽然国内软件厂商有完善的渠道和良好的品牌优势。
    
    《财经时报》:那么,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同行来说,它们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黄骁俭:SAP最早从财务软件做起的,后来慢慢地扩展到一个行业的解决方案,但它一直专注在高端市场上,直到高端市场占有了大量用户后,才向低端市场发展。
    在SAP、Oracle等竞争的高端市场,国内企业目前还不具备竞争实力。但中国有800多万家是中小型企业,这个市场也是很大的。而且国内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还属低端市场的应用,复杂一点的需求未必能满足。另外,企业专注于什么样的市场,配备的资源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是国内企业一定要想清楚的。
    
责任编辑:木军
关键词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