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威盛孙伟博士谈“龙芯”:架构与速度最关键

2002年10月1日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张愉平       
关键字:龙芯  

   中国“龙芯”终于诞生,然而争议也伴随而至。新浪科技联系到威盛电子学术总监孙伟博士。孙博士表示,自主知识产权CPU是一个国家电子产业发展的核心,架构与速度最为关键,“龙芯”遭遇坎坷不可避免。

  威盛敢于叫板英特尔,不惜与英特尔反目成仇,试图摆脱“受制于人”的勇气给IT业注入了活力。但如何发展自主CPU,一直存在着两大核心问题的讨论:一是开发什么架构的CPU;另一则是如何快速地发展CPU。“龙芯”的发布,意义是历史性的,但更多的思考与挑战在于,“龙芯”如何不断地升级?其升级的速度能否跟得上?

  孙伟博士首先表示:“威盛公司和我对‘龙芯’的发布表示非常的高兴,从‘龙芯’1号的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政府、科学界到产业界人士对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CPU的重视,对于这种全民都来关注发展‘中国芯’的氛围,我们感到由衷地支持和高兴。”

  孙伟博士谈到发展CPU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谈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是一个国家电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发展自主CPU已经成为了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如何发展自主CPU,一直存在着两大核心问题的讨论:一是开发什么架构的CPU;另一则是如何快速地发展CPU。”

  开发什么架构的CPU?是开发如Intel、AMD、威盛和Transmeta等公司的x86兼容型CPU,或是如IBM、MOTOROLA等公司的RISC架构CPU?对于选择后者,固然可以部分地绕过发展CPU硬件时可能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但在CPU推广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克服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问题,并且纵使解决了如上问题,仍然会面临市场是否能够等待和挑战的问题。将面临其它厂商的RISC CPU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

  但是,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威盛选择了x86兼容架构,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多次大的并购快速发展了自主知识产权CPU,迅速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的CPU生产厂商。这样的开发的经验,不妨也可以供后来者探讨。在高科技领域中,把握先机意味着可能制定标准,拥有标准则意味着占领市场,速度是致胜的关键。选择走从头开始开发CPU的道路,或威盛的并购和技术积累道路少或其它道路,这是有待考虑的问题。孙伟如是说。

  孙伟博士最后表达了对“龙芯”的祝愿:“总之,频率为266MHz的‘龙芯’发布,使我们中国人又有了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我们非常愿意和广大中国业界一起共同探讨和推动我国CPU事业的发展,并衷心的希望和广大的业者携起手来,共同加速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PU性能的提升和共享经验。”

  资料

  “龙芯”1号主频最高可达266MHz。它采用0.18微米CMOS工艺制造,定点字长32位,浮点字长64位,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它具有防缓冲区攻击的硬件设计,可抵御黑客和病毒的某些攻击,服务器也可使用。样机的实测性能与采用MIPS R5000的SGI O2工作站性能相当。功耗方面较低,实际运行功耗低于0.5瓦,支持Linux、VxWorks等主流操作系统,能直接支持软解压流媒体应用,可用于网络终端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嵌入式设备。“龙芯”1号目前已经通过了SPEC2000基准程序测试和产品测试,可供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责任编辑:元方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