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层
在最核心的功能层中,除了直观的对外服务,还应该具有内部办公和协同办公两方面的功能,这是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有效性和效率的直接反映。电子化内部办公是指政府机关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业务基础平台,实现内部事务处理、管理决策及时、准确进行的行为,应该采用内部通信、信息发布与交流、信息共享、工作流程自动化、文档管理自动化、远程办公、人员培训等要素进行测评。
电子化协同办公是指不同政府机构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事务处理。比如海关与税务部门进行网上联动征收进口货品关税就属此类范畴。应该采用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共享信息安全权限系统、信息传递及时性、信息传递安全性、系统间接口兼容性等几个要素进行评测。
2.监管层
包括上级监管、同级监管和人民监督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可以客观、准确的反映政府透明程度,有效保证政府的廉洁,有效衡量政府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现在在电子政务实施方面体现比较多的是人民监管,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更可行的监管应该是上级和同级监管。
上级监管能够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能够保证中央的政策决定能够不折不扣得到实施,能够有效抑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上级监管的主体是上级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应该采用政策传递效果、重大工程透明度、组织流程公开度、目标考核监督、政绩跟踪、监督等主要要素进行评测。
同级监管能够保证政府工作的有效性,政府工作过程的规范性,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同级监管的主体是监察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审计局。应该采用人事任免的公开度、政府工作流程的透明度、领导干部自身经济状况公示度、政府各部门规范化审计等主要要素进行评测。
3.效益层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电子政务作为新时期下政府工作的重点,很好的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电子政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效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公众效益则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领导干部错误认识电子政务经济效益的体现,以至个别网站出现“注册交费后三天开通”的字样,到底什么是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实验室认为应该从以下要素认识电子政务在经济方面能展现的力量。
直接投资。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安排了专门预算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这些预算将用于采购所需的各种设备,软件,还将用于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专业服务和系统的运营维护等。这些直接投资拉动了消费,为相关的商家创造了经济效益。除收集直接投资方面的数据外,确认投资去向也是测量直接投资的重要方面。
投资乘数效应。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举足重轻的角色,在中国尤其如此。当政府机构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信息化的时候,企业,团体或个人为了与政府对接,必然也会寻求信息化,因此引起衍生的信息化消费,而这种消费的数量级比政府直接投资大的多,体现了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或叫倍增效应。
企业成本降低。有了电子政务,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直接费用和时间成本都将降低。
公众成本降低。与企业情况类似,电子政务带来公众与政府发生联系时直接费用的降低和时间减少。由于政府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公众,公众所降低的费用的累积是相当可观的。
政府运营成本降低。电子政务对政府运营的影响是明显的。据英国政府主管互联网的官员最近透露说,未来10年间,英国400万名公务员队伍中,至少有1/5,即80万名公务员将因他们的工作被互联网取代,而可能失业。例如,英国政府目前已将各项政府服务搬到网上,市民已经可以在网上交税、申请福利金等,政府部门原本雇佣80万名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此外,互联网的运用,还会让英国政府未来10年节省下20%的薪金。
20年前,人们评价新生事物时,往往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电子政务进行测评,有多种手段,多种角度,但无论使用哪种测评体系,我们都应该抑制内心冲动的自由发挥,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起点,用理性现实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看待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含义、特定历史使命的电子政务——尊重电子政务自然成长的规律——电子政务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赋予它自然生长的空间,在评测要素的设置上多些开放,少些限制,以定量为主,扬弃定性这种不能精确反映现阶段电子政务进度的评测手段。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罢,达利的态度也罢,象电子政务这样国本级的事业,离不开阶段性的检验,也离不开明明白白的里程碑式的提示牌在前面戳着,告诉大家已经做了的东西有多少,还没实现的东西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