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world的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Linux狂潮。在整个IT业持续低迷时期,Linux却以其源代码开放、倡导自由精神的特点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对于雄霸全球操作系统的微软来说,无疑是添了一块大心病。
抢搭Linux风潮
据IDC统计,Linux服务器的出货量每年以28%~35%的速度递增。与2001年同期相比,Linux服务器2002年的出货量增长了28%,而Windows服务器的出货量只增长了12%,Unix服务器的出货量增长了5%。预计到2006年,用户在Linux上的支出将增长32%,而在Windows上的支出将为9%,在Unix方面的支出将增长5%。Linux在未来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IBM、HP、DELL、Redhat、Oracle等巨头都是Linux的忠实用户,多年来一直坚定地倡导Linux。连一向执著于封闭平台的SUN最近也转变了态度,开始对Linux产生兴趣,他们将在服务器采用PⅢ的1.4GHz耗电少的低端服务器。其CEO麦克尼利胸有成竹地表示,Linux系统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太阳将在那里照耀。
市场正在向Linux招手,各大公司纷纷登上Linux的快车,以期团结起来和微软的垄断相抗争。IBM和HP都在开发用于大型服务器的Linux系统,SUN的目标则为开发适用于台式电脑和服务器上的Linux系统,以取代微软对上述两种硬件的控制,Oracle则关注用于提高其Linux版数据库软件性能的文件存储软件……Linux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而微软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以至于它设在LinuxWorld2002上的展台门可罗雀。
在中国,Linux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8月27日开始的LinuxWorldChina2002上,近千人的演讲厅座无虚席,来晚的听众甚至要站着旁听,足以证明Linux的魅力和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Linux已不再是计算机编程人员的“业余爱好”,它已成长为一些大公司用来促进其产品和业务的工具,甚至成为了IT业不可忽视的主流。
Linux改变了游戏规则
巨头的加盟以及各行业中Linux的众多成功应用案例坚定了人们对Linux的信心。Linux技术与标准的开放性,决定了社区开发者、厂商和用户的共同参与,而不是由某一个厂商所垄断、控制并用于扼杀对手,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种竞争的良性循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微软促使了Linux的快速成长。长期以来,微软的操作系统几乎是一统天下,但有封闭,就必然有人要寻求开放;有限制,就必然要有人选择自由。为了摆脱对单一厂商的依赖,人们渐渐青睐于能与之相抗衡的Linux,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Linux技术本身来说,降低成本或许是各大企业选择它的首要目的。因为Linux低廉的附加费用,在考虑许可成本、特别是大量使用者和大量计算机设备的许可成本时,Linux在费用上占绝对的优势。如亚马逊公司每季度的成本从7100多万美元减少到5400万美元,巴西教育部门每年节省了1/3的费用。
或许在几年前,人们对Linux还抱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比如没有足够的应用、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等等,但随着技术的成熟,Linux的价值得到不断的认可。在教育、金融、制造业、流通业等领域都有Linux的广泛应用。而且不光是企业,现在Linux也得到了很多政府、组织的大力支持,因为在开放的平台上更容易解决安全问题。德国在其政府建设中使用了Linux,北京市政府在政府采购中决定采用Linux办公软件等,都希望通过Linux来实现整个架构的安全。
用Linux的创建者Linus的话来说,Linux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是弱者。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的力量对Linux的开发者没有太大的意义。人们开发Linux,是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而且他们也没有什么董事会跟在后面,必须每个季度来解释财务状况。
也许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Linux改变了游戏规则,从而也改变了市场。源代码公开变成了一个卖点。突然之间有了一条新的游戏规则,并非所有的人都在乎这条规则,但只要有人在乎,他会不假思索地拒绝微软。
多了一种选择
尽管如此,Linux在短期内还无法摆脱微软这样的强大对手的阴影。一个普遍的现实就是,Linux目前主要集中在企业级系统,Linux对个人桌面的影响微乎其微。推广Linux的桌面端应用需要时间,要解决很多问题譬如使用习惯等等,另外,大量的应用软件的移植也需要时间。Windows积累了很多年,我们想立刻把目光转移到Linux平台上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Linux来说,许多问题不是技术上不能解决,而是需要时间。
采用基于Linux的数据中心还是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把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作为一项公众服务的做法的新鲜劲最终会过去。当开放源代码的狂热过去以后,有一两件事就会凸显出来。比如,如果Linux想要发展的话,那些得益于它的公司——处理器制造商、硬件OEM制造商,IBM和软件制造商将不得不为了赢利的目的出资成立一家新公司来完善这个操作系统。还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这些公司为了把自己同别人区分开来,各自开发一些不相容的Linux版本。这就像80年代的UNIX一样。人们为了满足对一个能够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的需求,将只有一个选择——微软的Windows。
好在统一Linux标准的行动已经展开了,在旧金山LinuxWorld2002上,九家厂商宣布他们通过了去年发布的“Linux标准基础(LSB)”,四家Linux企业5月份宣布成立了UnitedLinux组织,Redhat推出“联盟”计划,如果将来有更大的联盟出现,PC世界的格局就要发生实质的变化了。
重要的是,Linux给我们提供了操作系统的一个选择,也许在5年之内,我们可以看到Linux成为桌面系统的一个选择。也许不会替代微软,但至少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选择。也许到那时我们去买电脑时,我们会停下来考虑一下,到底是要Linux,Windows还是Ma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