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物联网周年考:标准仍未统一 亟待政府引导

2010/10/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热中之冷

  无锡物联网博览会上,参展企业有200多家。联通展出了号称已经卖了两万辆的荣威3G智能汽车,中国电信则展出了山洪预警系统和物联网农业等应用,中移动的物联网超市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体验。此外还有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等。

  “到今天为止,我在无锡还没看到真正投入大规模使用的物联网应用项目。”10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上台演讲的第一句话,就给热情高涨的各路听众浇了一瓢冷水。

  “前天国家科技基金委的一个代表团在上海做报告,我跟他们汇报一个汽车物联网的实验。领导说,你能把全国两千辆车子物联网起来,我给你在全国开表彰大会。”何积丰院士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佐证他关于国内尚无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论断。

  事实上,何积丰此番点评恰巧挠中了物联网热潮中地方政府们的痒处。

  过去一年,以长三角的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等地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一大批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建设项目,希望以应用示范带动本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

  按照无锡政府刚刚公布的消息,无锡“机场安保”、“智慧水利”等12个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完成一期工程;“感知环保”、“感知电网”、“感知交通”等27个民生型应用示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真正完全投入使用的还不多。许多地方在真正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后才发现,物联网很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有时上亿资金砸下去,可能还看到太明显的效果。

  传感器是物联网应用项目建设最起码的投资,但中国的传感器芯片80%都依靠进口。在传感器制造方面,日本村田制作所、罗姆半导体、美国的泰科电子等大型元器件制造商仍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制高点。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糜正琨告诉记者,目前在终端的成本、传感器的供能、材料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反映在技术上需要很高的IC设计工艺,目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整体还达不到这么高的工艺水准。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地想利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测当地水质,但生物方面的传感器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只能依靠进口,一个传感器40万,最后项目只能搁浅。

  除了烧钱,物联网应用有时还未必能带来实际的效益。

  “我们(南京邮电大学)的图书馆跟我提出要搞RFID物联网,一本书贴一个RFID标签,成本是两块二,我们有两百万本书,那就是要四百多万块钱。”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物联网研究院院长朱洪波告诉记者,“我跟他们说,你贴RFID干什么,多加几个劳动力就不行了嘛,这样搞物联网,从性价比看并不值得。”

  “如果不能降低能耗,提升效率,那物联网就是白扯。”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南杰也如是认为。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处于种子的前期。”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判断。他同时向记者坦承,他看了很多物联网方面的公司,但一个没投。

  事实上,过去一年当中真正有VC投出去的物联网项目,可谓屈指可数。前来无锡参加本次博览会的德同资本等风险投资公司也告诉记者,至今为止都没有投过一个物联网项目。

  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风险投资商争先恐后投资物联网的情况呢?邝子平认为,要等到民间力量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百花齐放那一天。

  在旷子平看来,物联网对于VC们来说仍然是充满金矿的一个行业,目前国家正在大举投入物联网,目前没有人怀疑这一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但之所以持观望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

  旷子平举例谈到,一个行业的发展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在早期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第一批投资进去的VC项目大都没有收回成本,目前物联网概念刚刚起来,大家也必须警惕这种状况重演。

  与此同时,目前物联网的统一标准还迟迟没有出台,这在VC们看来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因此他们普遍对物联网项目继续观望。

  标准之痛

  谈到物联网的标准,正中朱洪波的心思。此前一天,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全国泛在网与物联网技术标准研讨会,其主题便是探讨如何来统一和规范物联网的标准。

  物联网的标准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

  在10月27的南京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参照欧盟对IOT的分法将物联网分为识别技术、网络发现技术等9大门类,每个技术又都涉及相当多的国际标准组织,包括ISO、ITU、IEEE等等,相关的组织多达几十个。此外,还有很多工业组织和联盟也在做。

  “物联网标准太多,太分散。”邬贺铨说,光专用的标准,美国交通运输部有自己的标准,欧盟有汽车通信联盟,制定了欧通用车载通信标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数字医疗、智能家居(光中国就有E家家,闪联)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就有好几个。

  “物联网的难度在于跨了不同领域。”邬贺铨说,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很难有一种技术适应所有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标准的复杂性,导致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物联网。

  朱洪波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个沙发厂找他,说要在沙发里嵌个传感器,做物联网沙发。

  “现在物联网很乱,大家觉得门槛低都在做,什么都叫物联网,物联网空调的广告早就打出来了,如果这样下去恐怕会出问题。”朱洪波说。

  南京邮电大学正和海南省合作实施智慧海南,参与项目的刘南杰告诉记者,海南在车上安装RFID卡,以方便对车进行管理。但车开出海南到了其它省份,RFID卡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如果不统一标准,物联网不但不节能减排,还增加大量浪费。”刘南杰认为,现在物联网是杂草丛生,没有一个草能一统天下,需要像秦朝统一六国一样的,要书同文,车同轨,政府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立一些规则标准。

  “物联网和当年的互联网不一样的是,当年互联网技术美国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了,不再需要中国政府去制定,而现在物联网全球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中国方面需要政府去推动。”邝子平在大会的演讲上指出。

  他认为,目前国家示范作用在物联网方面远远不够,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骨干网建设都是政府项目,比如金桥工程等,“如果没有政府的大量采购,中兴华为这些公司等不到民间互联网市场高涨。”邝子平表示。

  此外,在政策法规上。互联网产业,政府制定游戏规则,规范市场,让大小企业公平竞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域名的注册、网游的管理等等,对行业健康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有关物联网的标准,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这也是南京会议上各方达成的一致。朱洪波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南邮启动了智慧校园计划,将校园里的几十种服务统一到一个云平台上,学生手中原来的饭卡、交通卡、借书卡等几十张卡,现在统一变成一张RFID卡。“如果不强制谁都不愿意跟别人共享,但这只能靠政府来推动。”

  等待物联网的尚德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现在就是缺一个尚德,缺一个施正荣。”德同资本邵峰说。他希望能在物联网行业发现一个像尚德一样带动中国整个光伏产业的企业。

  事实上,物联网造就下一个尚德的机会,无处不在。

  本届博览会,物联网冷藏疫苗车成了众人聚焦的明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建浩告诉记者,这种采用了物联网理念的新式冷藏车能够很好地解决让国家头疼依旧的疫苗运输问题。

  由于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因此对疫苗运输途中状况的监控,曾是让防疫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生产疫苗的厂家出厂包装上统统贴上RFID标签——上面将存入疫苗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厂家,在疫苗装入物联网冷藏车后,司机可以轻易地读取这批疫苗的情况,例如“编号为1962的货物于10点59分51秒装入疫苗车”。通过这一技术可以轻易地实现疫苗产品的可追溯性,从而在产品出问题时轻易找到问题的责任人。

  在全程运输过程中,车内的传感器将会对整个疫苗的运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内温度、汽车行驶状况等,从而保证疫苗的安全。

  这些看似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在和传统行业结合后,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看来,中国目前发展物联网正是要选择一些较容易、较成熟的项目打开突破口,让老百姓尽快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变化。

  在过去一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几大运营商都成立了技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负责物联网业务的开发。

  记者从中国电信了解到,电信正在推出自己物联网汽车项目——在这一计划当中,通过和汽车厂商的合作,车内将被装上为数不少的传感器,并实时监测汽车的胎压、温度、行驶状况。

  在这些物联网应用项目中,电信运营商往往起到了网络建设的功能,为物联网提供基础设施,但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民间SP(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的配合。以物联网汽车为例,用户需要借助一个SP提供大量的后台信息处理能力,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服务,这需要一些懂得汽车行业的创业者进入。

  这样的前景让人心动,业内普遍认为,一旦机遇成熟,物联网界也很可能产生出一批像神州泰岳这样成功的SP。

  一批看中物联网前景的创业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涌入这一领域。

  韩松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在美国待过11年,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工作过7年的软件人才,在国内风起云涌的物联网创业大潮兴起后毅然回国。

  去年韩松在无锡开办了一家名为“紫荆花信息科技”的软件公司,并被评为无锡“530”创业计划的A类项目,并获得了无锡政府数百万元的奖励资金,以及数百万元的政府风投资金。

  韩松告诉记者,目前无锡给它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氛围,目前国内大量新建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都需要后台软件支持,因此韩松的团队开发的后台系统,得到了大批物联网项目的青睐。

  物联网概念的持续火热,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这一行业,一批成功的创业者,很可能就在这里面升腾。

  旷子平同时预测,国内物联网第一批成功的企业一定来自于B2B行业,即不面对最终消费者,而是专注于行业应用,例如为政府工程服务。不过,旷子平同时强调,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例如为政府工程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在这方面,VC和企业都要有所准备。

  综合互联网发展的经验,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企业,这和当年的互联网明星亚信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本报记者卢爱芳对此文有贡献)

  记者手记

  10月28日,中国首届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举办。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视为国内物联网行业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主办方本来只邀请了四百人,结果参会人数达到超过一千。各地政府官员,各类公司代表,券商、投行分析师,各路人马蜂拥而来。

  从2009年8月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从无锡到南京,从上海到重庆,从北京到广州,物联网风暴席卷全国。地方政府的豪言迈语,真金白银的大量投资,疯狂上涨的概念股,物联网热了一年。

  “中国的物联网看上去很热,如果政府不做好规划,我担心很快就会冷下去。”10月27日晚,刚刚参加完南京的2010年全国泛在网与物联网技术标准研讨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赶往无锡的路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责任编辑:朱若婷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