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强有力的工具 电子商务被大量企业使用着

2002年7月16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立鹏       
关键字: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新一轮行情蓄势

  当众多商人的网上生意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电子商务在人们过于急迫的憧憬中,随着“.com”的七色光环而来,又随着的“.com”泡沫的破灭而归于沉寂。网络公司的泡沫破灭了,对于众多的传统企业来说,他们如今对“e”化的看法怎样?是在观望还是早已放弃?
  记者最近通过对全球最大的商人网站---阿里巴巴在浙江、江苏的一些中小型会员企业走访中发现,电子商务正被大量的中小企业实实在在地使用着,电子商务哀鸿遍野的传言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关。

  重贴标签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外贸企业100%通过“电子”手段做生意,内贸企业除10%有积累的交易接口外,其他的企业或建网站或使用电子商务网站来促进交易。浙江慈溪据说是世界上作小家电最便宜的地方。在这里,电熨斗、插座、仿古家具,甚至一次性打火机都能让一个镇蜚声海内外。在青浦镇,记者见到了三年前刚从杭州商院毕业的余雪辉,如今子承父业已经是佳星电器公司的总经理。主要生产电暖器的佳星公司去年销售额已经过亿元,其60%以上的出口份额中通过阿里巴巴做成的就近四成。
  余雪辉觉得,网上贸易最大的优势是在比较低成本下能做成大的生意,广交会一年也就两次,而网上电子商务就像天天去广交会,发布信息后有时候第二天就有回音。和大企业相比,做外销的中小企业就像路边摊,而电子商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把路边摊整合成一个路边的“大市场”。这样,买家就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而中小企业的客户往往也是中小买家,他们不会因为一两个货柜的生意跑一趟中国,因此,网上结识新客户就非常方便。当然,网上信息多也杂,需要自己有很好的鉴别能力。
  在慈溪的观城镇,有很多做建筑用玻璃纤维板的小工厂。由于这两年玻璃纤维行业红火,因此,虽然这里的不少工厂加工方式原始,产品档次也不算太高,但作坊式的小工厂生意还挺火爆。慈溪卫山化建公司负责外贸的钟经理告诉记者,今年1月加入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目前已经和土耳其一个客户成交了20个货柜的生意。钟对电子商务的体会是,除了可以寻找客户成交生意,在互联网上还可以得到许多新产品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多时候都是从网上来询盘的客户提出的,虽然有时候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但是,却有了研发方向。
  如果说,上述的几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是对自己传统业务的有益补充的话,常熟耀星玻纤绝缘制品公司总经理金喜春给记者讲述的故事则让人不禁感叹互联网的力量。8台织机、30个人起步,产品主要供应一家上海企业,但投产6个月,由于种种原因,对方无法实现产品全部消化的承诺,耀星顿时由踏踏实实为他人配套转向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临危受命的金喜春“走投无路”选择了互联网,从找当地科委做网页,到请当地中学教计算机的老师当顾问,再到成为阿里巴巴的会员,金喜春觉得自己走过了一个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所有弯路。最闹笑话的时候甚至网页上玻璃纤维的英文翻译的都不对。金喜春的体会是,做网上生意就像盖大楼,而不是照镜子,照镜子是自己看自己,没意义,而大楼要想升值就必须盖在闹市。耀星公司不仅使用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服务,甚至买断了阿里巴巴中文站“玻璃纤维”的关键词搜索广告。如今,金喜春的工厂里,40台织机24小时不停,生产的玻璃纤维布、防火毯等产品100%出口。“一天三个国内客户、三天一个国外客户,以前没有生意往来的客户要求寄送样品,我都要收费。”金喜春已然是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

  自觉革命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赞誉为“网络预言家”的杰弗里·瑞波特博士日前指出,互联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整体的市场战略整合为一体,依旧是最强有力的市场工具。
  瑞波特以20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基础提出,过去200年中,每次技术革命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技术扩散和市场扩张,然后是供给过剩和价格下跌,然后是市场调整和行业整合,最后走上长期繁荣。例如汽车,美国曾有515家汽车厂,在经历了倒闭、合并后,目前仅剩下3家。此外,电报、电话、铁路、个人电脑等,都经历过投资和泡沫阶段。
  在这一次的采访中,记者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就是电子商务也好,互联网也好,技术本身并不能成为一种战略和商业模式,商业战略不是离线或在线,而是
  二者的结合。我们曾经听说过某某地方的某个村或者某个农户,因为买了电脑上了网,就找到了客户,这样的例子我们好像没有再见过更深入的分析,就是那个村或者是那个农户是因为别的村或者农户没有上网而多了客户,这并不奇怪,一招鲜吃遍天,自古有之。问题是当别的村或者农户也开始在网上找客户的时候,他们又怎么办了?革命从自发到自觉之后,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了,电子商务的运用同理。
  几家企业看下来,在对电子商务的运用问题上,显然不少中小企业有了自觉的苗头。首先,是经理阶层和老板阶层的换代和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在采访的几家企业里,老总们基本是三十岁出头,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正在进修,他们对管理的重视如同当年他们的父辈刚刚开始打天下时对供销的重视。慈溪的一家小工厂虽只有5台电脑,但也连成了局域网,老板每天要通过自己的终端去监控对重要客户的回复和处理。
  其次,已经从电子商务中受益的中小企业正在科学地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好产品是好的流程制造出来的,同样,电子商务这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意方式也必须用不同以往的流程方式。慈溪佳星的余雪辉告诉记者,对于客户询盘的电子邮件,他们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不仅可以及时回复,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回音的客户,他们会累计发三次邮件,以确定客户是真的不反应还是到达不了。常熟耀星甚至聘请了两名大学毕业生专门处理这些文档工作,每一次来往传真、合同他们按客户不同而装订成册。

  遍存商机

  上个月,联想总裁兼CEO杨元庆在上海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上曾说过,互联网走入低谷的深层原因是互联网本身遇到了用户价值的挑战,互联网提供的貌似强大的各种工具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用户实际应用的需求,也就是说应用和应用模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就有数千万家,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左右。他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借助电子商务的实施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恰恰是这些企业,他们内部往往缺少专业的IT人员来独立完成所需IT系统的建设,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能够解决自身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最好是整合的、易于使用和安装、起步适宜并有着良好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技术公司而言,从让人围着系统转到系统围着人转,这就是最大的商机。
  此外,一些最基本的应用层面的软件诸如客户管理、邮件管理等等,都是广大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初期特别需要的。

责任编辑:王玥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