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柳州工业已形成了以汽车、冶金、机械、纺织、日用化工、食品、建材等30多个行业,约4000多个工业品种,其中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业占了很大比例。一些早期建立的工业传统产业,在经过一段高速增长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突出。 从“八五”开始,柳州市以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建设。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为辅的健全的数字化传输网络,并建成“政府信息网”、“科技信息网”、“经贸信息网”等近百个网站,实现了信息共享,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同时,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拨出数百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典型示范,重点推动一批传统支柱行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传统工业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八五”以来,全市九成以上骨干工业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的应用。2/3的工业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或主页;宽带网已进入所有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利用信息网进行咨询、发送邮件、采购和交易等成为时尚。
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惟一实施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企业。公司投资1200万元,进行以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统一的快速反应信息平台,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速度由过去的两三年缩短到两三个月。企业的成本大大下降,每年节约的资金额度超过1亿元。去年8月,柳工被列为“国家企业信息化试点”单位。
五菱汽车公司应用CAD等先进技术,从概念设计到所有的零配件都采用三维设计,并用计算机进行工艺分析和三维仿真装配,实现了设计、装配的虚拟现实,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早期错误及产品应市后的市场风险。公司变型产品的开发周期由原来的6-24个月,缩短到4-15个月,新车型的开发周期由原来的4-5年缩短到2-3年。去年产销汽车12万辆,利润增长率达到66.3%。
柳江造纸厂在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引进先进的生产过程控制CAS、QCS系统,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后,又开发建成目前全国同行业中惟一涵盖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的管理系统以及能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的生产监控系统。这套系统的使用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鱼峰水泥集团建设和运行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减少库存占用资金30%-40%,减少采购费用5%,产品成本下降12%,管理人员减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