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产业振兴规划应推动结构调整 培育未来“领头雁”

2009年2月6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字:产业振兴规划  

    除钢铁、汽车业振兴规划外,其余八大产业振兴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讨论中。分析人士认为,十大产业的振兴不应仅仅恢复到前几年高增长状态,而应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战略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未来工业发展的“领头雁”。
   
    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构成来看,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纺织等大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对消费和投资拉动力大。适时提出“产业振兴”,既体现了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较长时期仍需要这些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又体现了大部分行业由于种种原因而面临明显困难。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有色、纺织等行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并带动工业增加值整体过快下滑,成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应该看到,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增长起伏较大的重要因素。我国不少产业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的现象。以钢铁业为例,目前在国内上千家钢铁企业中,前10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下,一旦外需放缓,很容易造成产能相对过剩和行业亏损。
   
    如果说工业化的前期,我国以“订单经济”为重要特色的话,未来则应有意识地发展“品牌经济”,通过竞争和整合来培育产业中的明星企业,从而提高行业应变能力。一方面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品牌和技术含量,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打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并购重组等交易的活跃。尽管近年来也涌现了武钢兼并昆钢、上汽南汽合作等案例,但总体上步伐仍然较慢,市场意志难以完全实现。近年来私募风投逐步发展,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新规,这将有利于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
   
    财政、货币等调控政策属于宏观层面,产业政策则可归为中观层面调控。已经出台的降息、减税等措施旨在从需求层面刺激经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则有助于从供给层面促进经济增长。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不仅提出通过信贷、财税等手段,帮助企业完成产销目标,熨平产业增长周期,而且强调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推进联合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战后,日本、韩国都受益于产业政策调整,通过对轻工业、造船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实现了经济振兴。分析人士认为,我国也应打造工业产业的“领头雁”。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汽车业和造船业等。新能源行业方兴未艾,也有望成为本世纪新的产业增长点。同时,应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改变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局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变目前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

责任编辑:江琦
关键词阅读
相关资料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