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像一双无形的眼睛,从各个角落监督着消费者的信用行为,进而提高社会的诚信水平。
诚信包涵着多种内容,但在美国,老百姓每天不知不觉涉及最多最广的,则是消费信用。据最新统计,美国今天不同程度使用信用消费的人数高达两亿,信用消费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到购买上百万上千万美元的豪宅,小到坐出租汽车、市区存车、甚至打公用电话等,都可借助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依赖信用消费。
在美国买房,大部分人都需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办理贷款申请时,信息技术为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文件来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可以想象,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贷款人不知要跑多少趟银行、相关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才能准备齐全所需文件和材料。而今天,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只要去一两次贷款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签个合同。
今天在美国出差,一张信用卡在手,你几乎可以不带现金就走遍千山万水。借助信用卡网上订机票、住旅馆信用卡结账、饭店吃饭加结账代付小费、甚至打公用电话和付停车费等都可用信用卡。商店购物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这些便利都和每个人的诚信记录密切相关。美国已经形成一整套规范人们信用行为、培养消费者诚信的体系。
在美国,属于企业性质的信用记录局是信用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私有企业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记录消费者的信用历史和信誉水平,然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向企业和社会出售这些记录盈利。目前最出名的消费者信誉记录公司有3家:Equifax, Experian和Trans Union。所有大的贷款或信用消费公司,都向这3家信用局报告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行为。
由于电子信息通信的快捷、准确和省事,消费者任何逾期未付账的行为,都会在信用局留下记录。信用局则根据消费者的信用历史等记录,随时为每位信用消费者打分,分数从375至900分不等,在一般情况下,650分以上即表明信誉很好。620分以下则说明信誉有问题,这些人申请信用就会迟迟得不到批准,即使被批准也是条件苛刻。
需要从信用记录公司购买消费者信用历史记录的,多数为信用卡公司、购房贷款公司、汽车销售商、银行以及雇主等。消费者本人为了解自己的信誉状况也经常购买自己的信用记录。
美国有近2亿人使用信用卡,每人都有好几张卡,且还在不断增加。信用卡公司在发给消费者信用卡前,都要先到信用记录局核查申请者的信誉状况,信誉越好,信用额度就越大,要支付的利息就越低。信誉不好或没有信用历史的,要么申请被拒绝,要么得到的信用卡条件较苛刻。
购房时大多数人要贷款,贷款公司在批准贷款申请前,更是要到信用记录局核查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贷款能否得到批准、贷款的利率高低,都和申请人的信用历史相联系。今天,美国人不但花数十万买房子贷款,而且买汽车、买家具等大型耐用消费品也要贷款,这就迫使消费者要尽量保持一个好的信用记录。
在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一个人有了工作,申请到信用卡,开始信用消费,其消费行为被送到信用记录局入档留底。当其需要买车买房贷款时,贷款公司或银行向信用记录局购买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局发出信誉评估,最终贷款申请被批准或拒绝。这一系列手续,几乎全是通过电脑联网进行。没有这张错综复杂、伸向美国各个角落的信息网络,很难相信如何实现快捷的信用服务,更难有准确详细的信用记录。
可以预测,美国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2亿多人的社会安全号和信用卡号,使每个人的诚信度像个贴在其身上的标签一样,跟着他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不论是好还是坏的信用历史,让你想甩也甩不掉。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提供新经济条件下舒适方便的同时,也像一双无形的眼睛,从各个角落监督着消费者的信用行为,再通过市场机制,迫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誉程度,进而提高着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