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 集中存储突破数据瓶颈

2008/5/9    来源:电脑商情报    作者:电脑商情报  
作为能源行业中的一大组成部分,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可谓是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上下游的网络数据链路管理体系。

    作为能源行业中的一大组成部分,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可谓是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上下游的网络数据链路管理体系。确实,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石油行业而言,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目前都对存储数据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部地震处理解释中心负责人刘彦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数据信息管理是联系整个业务的关键,尤其在地震数据中心中的体现更为突出。”

工作效率受数据制约

    据刘彦英介绍:“地震处理解释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将地下地质的地震信号,通过地面提取后,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处理。形成地下的构造以及地下的成像,发现地下的油气构造,为打井提供更加可靠的勘探数据。地震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对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在多个处理服务器及解释工作站之间,如何高速、快捷地传送,是制约处理解释周期的关键。网络存储技术的出现,从多个方面改善了地震数据存储系统的不足。”

    这一点,也让众多解决方案商看到了石油行业所隐含的新商机,很多有经验的供应商通过对地震数据存储系统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设计了基于网络存储技术的地震数据存储系统,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各处理服务器、地震解释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实现了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布存储和管理。由此,我们也看到,网络数据存储隐藏着的“金矿”。

数据存储亟需整合

    其实,对于数据处理,石油行业面对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整合”。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部署,目前已经进入了二期或者三期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而网络设施建设却处于起步阶段。那么,他们就会面临着如下问题。
 
    首先是由于前期设备采购不规范,石油行业的数据分散存储,非常不利于处理结果数据以及解释中间数据的管理及保护。另外,这样的设计,还使得地震数据不能及时被多台解释工作站共享,有时数据的共享需要磁盘加载实现。这样就会存在第三个问题,我们都了解,地震数据从处理服务器传输到解释工作站的时候,会受到ATM网络带宽的限制,这样就会制约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的生产周期。而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数据的分散存储、管理复杂,不能被集中存储管理,给数据安全带来危害。

    就拿中石油下属单位大庆油田采油二厂为例,据刘彦英介绍:“中石油目前对外也同样公布了自己的地震处理解释中心的配置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庆油田公司研究院地震处理解释中心面临的数据处理隐患。”

    据资料显示,该中心拥有众多品牌基础设备,分别是:联想深腾1800万亿次集群并行机、戴尔集群并行机和IBM SP2等多套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近25套Sun B2000地震数据解释工作站。这些设备承担着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地震目标处理和解释任务。各处理服务器及解释工作站均配置有基于主机的直接存储磁盘陈列,戴尔配置6TB磁盘、IBM配置900GB磁盘、每台Sun B2000配置180GB磁盘;地震数据处理服务器和解释工作站采用155MB ATM 技术构成地震处理解释网络。以Sun工作站为主的地震解释工作站,分布在研究院处理解释中心机房、勘探综合楼和勘探一楼内,这些解释工作站系统利用研究院的ATM 155Mb/s的主干网络互连在一起。在每台解释工作站都有自己的本地磁盘用于存储地震解释成果数据。

    据了解,研究院使用ATM 155Mb/s的主干网络实现各种解释工作站系统互连,这些工作站系统分布在处理解释中心3号楼的勘探二室、综合楼的地震方法室和勘探一室楼内,楼与楼之间使用多膜光纤连接,目前传输速率为155Mb/s。其中位于处理中心的勘探二室与综合楼的距离为700米左右。“因此,如何有效地加载、存储和处理解释地震数据,缩短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周期,对地震数据存储系统的容量、性能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彦英说。

    如何去协调这些问题,不仅成为了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地震处理解释中心所探讨的话题,更是成为整个石油行业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

集中存储寻求突破

    针对石油行业存在的具体现状,记者采访了一些石油行业解决方案商,其中,NetApp公司的技术人员分析认为:“可以采用网络存储技术建立统一的地震数据集中存储管理系统,实现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和解释工作站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达到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目标。”

    其实,作为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应该了解,数据存储技术从直接连接存储到网络附加存储(NAS)以及存储局域网(SAN)的发展使数据应用环境从以服务器为中心转向以存储为中心。而NAS和SAN技术本身也存在区别,SAN主要面向以块I/O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应用,而NAS则面向以文件共享的小数据块为应用的共享分布式存储应用,为TCP/IP网络上的各个服务器、工作站提供快速的数据文件共享。

    因此,对于NetApp提出的初步解决方案的设计,多数集成商持肯定的态度。其中,北大青鸟数据信息处张伟提出:“利用网络直联存储设备、网络磁盘陈列NAS存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据他介绍,“通过NAS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这样中心的主服务器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储任意格式的文件,兼容于Windows,Unix,Linux系统和CIFS格式等等。同时NAS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端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对内的文件的管理。”

    针对于系统集成商们的想法,刘彦英结合中石油数据中心的特点,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给予了解决方案提供商们一些建议。她认为:“要解决数据分散存储的问题,首先要将所有数据存到勘探综合楼内的NAS存储服务器中。这样才能实现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数据的要求。其次,为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将所有工作站和操作系统共享,保证数据完整性。面对带宽问题,可以将NAS存储服务器与勘探研究科室之间以千兆以太网连接,提高数据传输网络的带宽,以便使各二级交换机到用户解释工作站之间达到连接畅通,保证数据的交换速率。最后,在保护数据的安全方面,可以利用NAS存储服务器安全性,保证集中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我们看到,通过新的存储方案就解决了石油行业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实际方案可以给解决方案商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余婷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