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子行业投资策略
4.1军工行业-寻找名副其实的军工
政治、经济、军事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保证。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国防指导思想正在发生转变,国防军工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变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0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适度增加国防费”。2005年,我国的国防支出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总金额达2474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从前两年的11%左右提高到17%。但是,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军费支出绝对额及占GDP的比例明显偏低。2006年在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比2005预算增长14.7%,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军费支出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
军工行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国家持续加大投入下所带来的稳定甚至爆发性需求;第二,国内军工企业因基数低所可能产生的爆发性增长;第三,行业的垄断性;第四,军工产品重质量不重成本所带来的稳定的利润空间;第五,由于信息披露限制等原因,军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距离产生美”,想象空间较大。因此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军工行业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是否是真正的军工企业。我国有十大军工集团,下属近40家上市公司,但其中真正生产军品的企业并不多。
我们认为行业未来将有两个发展趋势:第一,军工资产证券化;第二,军工产品市场化。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融资场所,更是一个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舞台,因此资本市场将是发展军工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当前证券市场上大多数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目前的主业与军品无关且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的现象,国内几大军工集团都在股改提出了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计划,未来具有军工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应值得关注;与国有专营相比,市场化竞争无疑更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美国军工行业的龙头均是私营公司便是一个佐证,国家也已经开始逐步放开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有步骤、有秩序地扩大社会资本在军工行业中的投资领域,因此从长期看,军工产品市场化将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我们坚持以真正的军工企业为原则,建议重点关注:火箭股份、中国卫星、西飞国际、洪都航空和泰豪科技。
4.2机床与轴承行业-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看好龙头企业机床是生产设备的设备,是工业的母机,机床的技术水平严重影响一国的技术水平,因此发展机床,应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业重视的提升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床轴承行业的需求增长迅速。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2001年至2005年,5年间,其产量增加了一倍。但分析金属加工机床的数量及均价,近两年,进口量基本维持在10万台左右,但均价却不断升高,说明我国进口的机床仍以高端为主,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未来机床行业的增长来源于五个方面:第一,国家对自主创新、自我装备的支持;第二,下游行业的需求拉动;第三,行业自身技术升级;第四,进口替代;第五,行业整合。而这一切,都应是以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竞争力,因此投资策略应是选择龙头企业,重点关注沈阳机床、秦川发展和轴研科技。
4.3运输设备行业-重点行业及核心部件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运输业带来了强劲的需求,我国客、货运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货运量,1996年之后其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客货运量结构看,公路运输是绝对主力,铁路运输也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支持以及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善,从长期看,公路运输仍然是主要运输方式,但铁路运输比例将会上升。
运输业的发展给运输设备带来了稳定的需求,运输设备包括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铁路运输设备、长途客车、重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轮船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
铁路运输设备:铁路大规模投资带来的行业整体性成长。“十一五”期间的铁路投资预计将超过过去15年间铁路的投资,如此大的投资需求将给行业带来爆发性的机会。营运里程的大幅增加,推动铁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需求增长。可惜的是,目前铁路装备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主要有晋西车轴、北方创业和时代新材三家公司。其中,晋西车轴主营车轴,北方创业主营货车车辆,时代新材主营轨道减震器。考虑到这三家公司的估值水平,建议重点关注北方创业。
汽车运输设备:我们认为公路运输的基本趋势应是客运长途化、公交化,货运长途化、重型化,因此对于整车而言,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大型客车及重型货车生产企业,如宇通客车、金龙汽车及中国重汽。
轮船: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我国造船业受益于国际造船中心向我国的转移。我国船舶产量在2004年迅速提升,而且订单持有量都非常饱满。由于造船业本身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而且体现出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船舶的核心应是发动机,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沪东重机。
4.4能源设备-新能源及瓶颈设备是重点能源是经济增长的血液、最基本的消费品,从能源结构看,以煤油为主、新能源为辅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煤炭与石油不可再生性、新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特点,能源在短期内将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无论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开采设备,还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设备都面临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煤矿采掘设备:将经历一次技术升级与更新的过程,向自动化、安全化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煤矿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建成140个高效安全现代化矿井。届时,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5%,中型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包括井下综采重点设备、井下综掘设备、全自动刨煤设备、矿井提升设备、露天矿井开采成套设备、煤炭采掘安全设备等在内的煤矿采掘设备将获得较大发展。
石油开采设备:石油能源安全推动设备需求。2003年,我国成为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净进口量11875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2.9%,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使我国进口的石油成本不断提高,石油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在此背景下,加大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是一个必然选择,由此石油勘探与开采设备获得了巨大的商机,建议关注S济柴和S江钻。
电源设备:关注核电和风电设备。在石油等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及对环保的要求提高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其中核电和风力发电由于具有成本低、技术可行性高等优势,是我国新能源发电的主要手段。国家对风电和核电都建立了长期的产业规划,按照其规划,2005-2010年,我国风电、核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6%和6.65%,2010-2020年复合增长率则分别达到19,62%和17.07%。如此大的投入以及设备国产化的政策支持,给国内相关设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蛋糕:按每千瓦风电投资6000元、核电投资1万元,设备投资占总投资50%计算,预计从2006-2010年风电设备市场金额达112亿元、核电设备市场金额达165亿元,2011-2020年风电设备市场金额达750亿元、核电设备市场金额达2300亿元。可惜的是,国内涉及核电及风电的上市公司不多,只有东方电机、湘电股份、天奇股份,建议重点关注东方电机和天奇股份。
电网设备:高成长下的高溢价。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特点以及长途运输的成本,使长距离、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的“十一五”规划都提出拟进行巨额投资。根据电网建设一次设备将向“特高压、直流输送、节能环保”、二次设备向“自动化及自主创新”发展,因此建议关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瑞、国电南自、思源电气、置信电气等上市公司。
4.5工程机械-寻找与重点项目相关并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未来几年,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工程机械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依然较大而且出现结构调整,西部开发、高速铁路建设等工程投资数额巨大,此外,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出口或在国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也可以有效回避国内需求的周期性,因此,建议重点关注与重大工程相关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从铁路建设看,“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这一规划,不仅具有修建铁路数量多,还具有要求时间快、质量高的特点,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修建超过3000公里的高速铁路隧道,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超过1000公里,新修隧道距离约是过去铁路隧道总长4300公里的70%。这些都将对大排量混凝土机械、大吨位压实机械、挖掘机械、摊铺机械、旋挖钻机等设备有大量需求。
从出口看,2004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近三年的出口年均增长率约70%,成为行业增长的强劲引擎。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只要在现有的约2%的基础上稍微有所提高,就能大幅提高销售收入。
综上所述,建议关注山河智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等上市公司,但提请注意人民币升值对产品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