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促进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规划目标”,这是涵盖中国产业经济份额最大的行业组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向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工作总动员时提出的战略任务。这也是石化协会为“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的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大会主题。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发展大会8月7日上午在北京开幕,标志着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工作全面启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伟才、副秘书长冯世良、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组董宝青司长、徐新国处长、国家发改委信息处吴钰处长等领导,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大会,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其他生产企业、IT供应商、IT咨询机构、专家顾问共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发布了《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全国现有22011家石油和化工生产型企业,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的13.5%,工业增加值的13.2%,产品销售收入的13.5%,利润的25.8%,税金的15.7%,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14.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数据文件系统微机版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目前以大、中型服务器为主要硬件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网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系统控制。目前,几乎所有的石化企业设有专职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比上世纪末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具体表现为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效果明显,满意度提高;企业信息化预算增加,力度加大;下一步建设重点开始转向ERP等企业资源综合、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大会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市场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主要表现为对品种多样性、质量档次高、附加价值高和安全、环保型产品将大幅度增加;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质量差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将逐步被淘汰。相应的是生产装置向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行业更加重视能源与资源的节约,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和生产的安全。如何实现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是各企业包括信息化工作部门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