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解析企业面对3G谈判的不同心态

2006年6月30日     来源:通信世界         
关键字:3G  

    如果将中国通信业的企业按规模划分,就可以看出位于不同梯队的企业对于3G知识产权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来自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准备,来自于企业之间以往的授权协议,更来自于企业市场的拓展情况,而心态的不同又直接导致了行动的不同。

  它们的谈判已成过去

    华为、中兴在全球通信市场的成功已经让人确切地感觉到了对于3G它们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甚至已经在海外实施了不少的3G试验及商用项目,开始了丝毫不落后于外资通信巨头的步伐。自2003年开始,华为就开始了一系的海外3G项目,早在2003年底,华为连续承建了阿联酋的ETISALAT和香港的SUNDAY的2个UMTS商用网络,最近,华为又获得沙特电信的3G网络定单,承建中东地区第一张全速率HSDPA网络,而华为的3G终端也成为沃达丰的采购对象。中兴与高通的合作又可以追述得更久一点,在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中,中兴的设备占很大的份额,随后,中兴也参与了一些国家的3G网络建设,特别是CDMA2000领域,中兴的解决方案已在蒙古、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获得应用。这些信息本身就相当说明问题,据雷鸣的估计,在最初与高通的CDMA专利授权谈判中,很可能包括一些延续性的条款,使华为、中兴相关的3G专利转让费仍然维持在原来CDMA中的国内市场2%左右,海外市场5%-6%的水平,当然,这里面可能会附加必须采购高通的芯片作为条件。

  另外,前述与高通接近的业内人士也证实,高通对于中国的3G知识产权谈判相当谨慎,如果与中国政府的代表就所有中国企业的专利转让费来谈,高通比较容易吃亏,因此,高通不想通过这种谈判达成协议。表面的平静背后实际上是积极的运作,据透露,高通已经与不同的中国厂商展开了授权谈判工作,目前高通已经和全世界超过130企业完成了知识产权授权谈判,这其中包括中国的华为、中兴、TCL等企业。在高通看来,当在这些企业的谈判完成后,其他国内企业应当不会影响大局了。

  它们对谈判并不迫切

  “当然不是所有的国内企业都愿意承受专利授权的费用,但是这也要看企业的具体战略,哪些费用的付出是值得的,企业自己会进行比较。但是就中国通信制造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企业只生产比较边缘化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企业说因专利授权费用而增加的成本并不会太大。”康彦荣说。

  于是,在3G知识产权谈判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政府主张的知识产权整体谈判即一揽子解决方案对于所有的企业都会有益,但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空间的华为中兴们已经与高通自行谈判过了,只安于生产边缘产品的边缘企业谈判的需要并不迫切,但是,这两种情况的企业都是少数,相对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关于3G知识产权的谈判还是要继续。

  谈判仍要继续

  “虽然TD-SCDMA标准中,大唐所拥有的核心专利只占7%左右,加上其他中国企业所拥有专利数的总和也不过30%左右,但就是这30%就使我们在知识产权谈判中有了话语权。”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的话代表了政府对于TD-SCDMA标准的期望。不知道大多数企业能否体会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TD-SCDMA标准里可以用来交换的核心专利数大于其他两种标准,这必然会促使专利授权费降低,从而使国内制造商受益。不过,说到3G知识产权时,现在有了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加入进来了,虽然它们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

责任编辑:陈沁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