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信息产业部经运司在北京宣布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全口径统计范围调整后的关于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相关数据。
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后的统计口径(全口径),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11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增加值9004亿元,同比增长28.2%;利税1742亿元,同比增长6.5%;进出口总额488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4%,比2004年提高了0.55个百分点。制造业销售收入为34511亿元,规模在各工业行业中排名首位。产品进出口在全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超过1/3,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
信息产业部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说,数据有所调整,是因为统计的范围有所调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纳入了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以信息产业相应的统计数据也进行了调整,”周子学说,“但是这不会影响之前发布的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总体趋势。”
周子学介绍,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为:
第一,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前三个季度,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每月增幅保持在21%左右;到四季度后,二者增速均超过24%,平均比前三个季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虽然这个数没有达到2004年的增长速度,但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周子学说。
第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合计销售收和利润增速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和16个百分点。
第三,软件产业增势明显。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达到3900亿元,增速高达40.3%。其中软件产品收入2067亿元,占全部软件产业收入的53%;软件出口额达到35.9亿美元,同比增长 28.2%。
第四,科技创新日趋深入。新品开发稳步增长,全行业新品产值率为20.6%,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第五,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行业完成产销率为98%,从我部重点监测产品看,大部分产销率都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产销增速均超过25%。“其中手机的产销率达到了99%,去年下半年的产销率比上半年有明显上升,销售增长率明显超过库存增长率。”周子学说。
第六,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68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2%,增速达到29.2%;进口 22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33.4%。
第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规模排名前8位的省市仍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达80%以上。“这说明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八,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68亿元,同比增长21.7%。投资领域集中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特别是元件增长较快,速度达到48.4%。
第九,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行业企业数达6.7万个,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16007个,规模 以下企业数为39816个;软件企业11660个。从业人员为761万人,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551万人,规模以上120万人;软件业90万人。
此外,周子学还对2006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他说,“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