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武汉38家孵化器两年“孵化”千余企业

2004年8月11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阮湘华 肖开霖       
关键字:信息化  
    武汉市珞喻路曾经是科技人员“下海”经商的集中地,又俗称“电子一条街”。如今,这一条街上新近涌现出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武汉有名的“企业孵化带”。它是武汉建设城市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孵化器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出现的新气象。

  2002年,武汉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城市,开始建设城市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两年来试点工作以推动孵化器的企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目标,针对制约孵化器发展的管理体制、孵化资金和人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其中,为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了孵化器作为企业的工商注册政策,孵化器吸引企业入孵的低门槛进入政策,以及孵化器管理入股在孵企业的政策。启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支持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5000万元的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并制定了一系列孵化事业的人事政策,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孵化器事业。

  两年来,武汉各类独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迅速发展,现已达到38家(孵化基地50个);在孵企业1100家,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近1/3;筹集孵化资金3亿元,为社会提供了13000个直接就业机会,累计毕业企业350家。2003年,全市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新建的13家孵化器全部是社会投资建立的,投入主体有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境外投资机构、自然人。目前,政府投资建立的孵化器不到全市孵化器总数的1/3,政府资金仅占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资金的20%。

  武汉孵化器体系的长效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服务功能,过去相对薄弱的投融资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功能有所加强。有的孵化器探索了企业孵化与创业投资有效结合的模式;有的孵化器建立了“孵化+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模式;有的专业技术孵化器建立了CRO(合同研究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模式。洪山创业中心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孵化器孵化效率与孵化质量,在较短时间内孵化并催化了一批既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德电气、利德机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成长性企业。改制后的东湖创业中心正在以“创业人社区”创建孵化器企业集团新形象;武汉生物医药孵化器通过创新生物医药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引入CRO模式)打造专业孵化器服务品牌。

  武汉城市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创业热潮。8月9日,海外华人华侨归国创业洽谈会在武汉召开,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留学生对武汉的创业服务体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澳洲经发局的一名官员在考察了东湖创业人社区之后说:“像武汉这样功能齐全的创业服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责任编辑:林卿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