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产业部知识产权中心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盗版导致中国软件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尤其使我国通用软件企业锐减。
报告说,目前软件企业的产 品绝大多数集中在应用及专用软件领域,从事通用软件开发与销售的企业不足10%,与1999年相比,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通用软件产业严重萎缩。从盗版软件的存在状态看,软件的通用性越强,用户越普及,被盗版的现象就越严重。企业为避免软件被盗版而转向受影响较小的专用软件、系统集成或技术服务领域,国产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因此有不断萎缩的趋势。一些通用软件企业在遭受了长期的盗版打击后,逐渐被迫向定制软件市场转移,以躲避盗版的影响与消耗,最终导致因软件盗版问题使软件产业的整体结构出现失衡。
通过对部分软件企业的实际调查也验证了这一情况,即从事通用软件开发与销售的企业,随着其软件应用的普及,盗版率便随之上升,最高的超过90%。而软件的专用性越强,其盗版率可能就会越小。可见盗版率的升高和软件没有用户都是将企业置于死地的问题。
国内软件企业在产品取向上表现出的这种“偏向”,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市场总额的1600亿元人民币中,产品、服务、系统集成三方面的数字分别是:805亿元、265亿元和530亿元。也就是说,在产业结构中,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产品型企业的减少,必然会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变化。
治理软件盗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与配合,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大众的教育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政府对于违法的惩处也是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的态度和手段,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和信心。中国政府已经花大力气整治软件知识产权问题,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以及进一步提高最终用户使用正版软件的自觉性都是政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解决盗版问题将加速中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