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武汉:“光谷”的旗帜飘起来

2004年7月12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阮湘华       
关键字:光谷  

    今年“七一”,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青年党员来到汉口鄱阳街,参观“八七”会议旧址,缅怀70多年前那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年在俄租界的这栋小楼里召开的那次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为中国革命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

  红旗飘扬,穿越时空,在新一代创业者心中激起无限豪情。

  革命和建设都需要旗帜引领。武汉是近代工业发祥地,是华中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经济发展,应该举什么旗,也曾经历过艰难而持久的探索。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专家献言,武汉应以“两通起飞(交通、流通),搞活市场”。一时间,“汉正街”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20年之后,人们发现,武汉市场是搞活了,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骨干企业却没有活起来。城市经济不能光有血液,没有筋骨。

  2000年5月,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联名向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提案: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

  “光谷”成为武汉的一面旗帜。当时的武汉市委书记,现湖北省省长罗清泉表示,湖北武汉要举全省、全市之力,把光谷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0多万市民自发签名,支持市政府建设光谷的举措。

  在武汉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只有两件事能够引起市民如此热烈的反响。一件是当年中央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件就是建设武汉光谷。这两件事在不同时期点燃了武汉人工业化的激情。

  光谷的旗帜飘起来,产生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武汉光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长飞公司的光纤生产规模世界排名第三。

  烽火科技集团拥有光通信产业国内领先技术和国际商用化最高水平技术,X系列通信技术标准连续获得国际电联批准,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电联批准的国际标准,并在全部5项标准中占了3项。华工科技通过收购澳大利亚企业,逐步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建立了全球市场营销网络。目前,东湖高新区的光纤光缆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光电器件达到40%%,能量光电子产品为40%%。

  光谷的旗帜飘起来,创新和创业成为武汉人的时尚。

  东湖开发区主任唐良智说,建设光谷,不仅仅是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和企业的集聚效应,更应该让这里成为创业者的天堂。

  中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中心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毕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其中,楚天激光,凯迪电力,三特索道,中地信息等企业已成为高新区骨干企业和重点税源。东湖大学科技园充分释放了高校科技能量,园内有三家肄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留学生创业园已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余名留学人员创业。光谷的创新创业体系逐步健全,为整合资源搭建了平台。

  光谷旗帜飘起来,擎旗的首先是企业。

  截至2003年底,光谷共落户企业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00多家,有上市公司15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5家。各类光电子信息企业有500多家,形成了以长飞,烽火通信为龙头的光纤光缆产业,以武汉电信器件公司,正源光子,太空通信,光讯公司为骨干的光电器件产业,以NEC移动、武汉日电、龙安集团、精伦电子、力兴电源为骨干的通信系统产业,以华工科技,楚天激光,中人电子为基础的激光产业。一个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能源、机电一体化、高科技农业等竞相发展,产业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齐全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藤仓、NEC、松下、富士通、英特儿、IBM、西门子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武汉光谷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3年光谷产业在武汉工业经济中的份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

  在近百年的工业史中,武汉人作为“九头鸟”的聪明才智主要运用于制造业。从19世纪末的“汉阳造”,到上世纪中叶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公司,到21世纪的武汉光谷,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历史硝烟已经散尽,强国梦想尚犹未竟。新的世纪里,武汉人在光谷旗帜引领下,将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煌的工业武汉。

 

责任编辑:林卿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