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发展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一幕在2004年上演:国际IT大鳄大举进军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与国内IT厂商争夺此前不屑一顾的零食……专家评说,此种态势对于各方来说,都是祸福难料。
2004年3月9日晚,美国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与以往三次不同的是,费奥瑞纳访华的第一站就是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商务无忧——HP携手中国中小企业共成长”的HP中小企业论坛,亲自为惠普去年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布的“SmartOffice灵动商务”策略摇旗呐喊。
正在升温的中小企业(SMB)信息化市场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群雄逐鹿”场景。从市场终端和调研机构传来的信息表明,那些以前把兵力集中在高端市场、盘踞在中心大城市的IBM、惠普、SAP等国际大IT厂商开始转向争夺地域分散,长期为国内厂商占据的SMB市场。他们对SMB市场的重视已经从口头和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上,SMB成为中外厂商的共同争夺的“地盘”。
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诱惑在哪里?这些习惯于“高端征战”的大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市场是否会“水土不服”?其产品方案能否与这些“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对接?国内厂商将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厂商的压力?
“信息化一期工程招标时来的都是国内厂商,没想到做二期会吸引这么多国内外知名厂商。”哈尔滨华崴焊切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陈洁最近格外忙碌,自从公司决定上马信息化二期工程后,找她谈合作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这其中既有国内著名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也有当地的软件公司,还有像SAP这样的国际软件公司。
黑龙江蓝艺地毯集团的信息主管许万波这几个月来也处在“被围攻”的情景中,虽然地处在偏远的木兰县城里,但要求为蓝艺提供ERP实施的电话照样让许万波忙得不亦乐乎。“平均每个星期都会接到两三个,然后我会通过电话、E-mail和它们沟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产品和方案。”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许万波告诉记者,打来电话的IT厂商有大有小,其中也不乏以前很少打交道的国外IT公司,如惠普公司。
华崴和蓝艺这两家公司都是成长型企业,生产焊切设备的华崴拥有员工500多人,资产超过了1亿元,而制作手工地毯的蓝艺则有三四千名员工,产值达到1.6亿元;二者在IT方面的投入都很大,华崴一期投入360万元建设信息化系统,蓝艺则累计投入295万元实现部门级的信息化;同样的,二者都靠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希望通过继续投入来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以前参加个新产品发布会要跑到广州、深圳,时间大多花在路上了。”这是记者以前在珠江三角洲采访时最常听到的抱怨。然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IBM、惠普、SAP、甲骨文等国际IT大企业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这些城市中。
“现在即使是一两百万的投标都会遭遇国外厂商。”联想的一位销售人员也有同样的感慨,“一年以前这种情况还几乎没有。现在的中小企业好像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国内外IT企业都在争夺这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