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上午,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由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组委会主办,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承办,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人才工作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南京机械工程学会共同支持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专题活动”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骨干等200多位嘉宾莅临现场,共同交流探讨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创新。
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专题活动现场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梁莹出席会议并致辞。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顾问教授Ömer Sahin Ganiyusufoglu葛兴福,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吕喆,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倪贞贞,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易书波等专家作精彩报告与交流。德国VDMA北京代表处副总经理温斌先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春峰先生等嘉宾受邀出席本次会议。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梁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表示,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制造不仅重构了生产方式,更对人才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人才是智能制造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共同面向未来的底气,为此,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组建了人才工作组,以促进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与跨国项目合作。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模式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以“智能制造高端人才需要的几种意识”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李院士围绕人本意识、数据意识、创新意识三大核心维度,深入阐释了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应具备的关键意识。李院士指出,智能工厂是数据驱动的,企业中的PLM、MES、CRM、ERP等核心系统的运转,均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李培根院士强调,智能制造高端人才——视野与意识更重要。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顾问教授Ömer Sahin Ganiyusufoglu(德籍)葛兴福以“德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育”为主题展开演讲。葛院士以汽车生产线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汽车工业发动机演变过程,以及未来搭载不同动力引擎的汽车生产方式。此外,他详细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应用研究两大人才培育模式,并分析了德国深耕传统工业与中国聚焦数字产业的发展特点,强调中德在产业与能力上形成互补,是“黄金搭档”。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吕喆分享了关于“智能制造人才产学研实践研究”的思考。吕院士梳理了尺寸测量的发展历史及方向,指出尺寸测量在线化与智能化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的新高地,而技术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他依托高校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构建特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核心技术,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适配产业发展的实战型人才。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展开演讲。黄培博士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途径与难点,并从领军、推进、应用、技能四类人才维度阐释了智能制造人才体系的整体架构,同时针对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此外,黄博士还分享了e-works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他表示,推进智能制造,企业需要把控方向及战略的领军人才、理解业务需求确保项目落地的推进人才、擅长具体业务领域的应用人才、熟练操作生产装备与系统的技能人才。
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倪贞贞以“智造新引擎,人才新生态:冠盛智能制造人才梯队建设之道”为主题展开演讲。倪总剖析了企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需求,并从操作层、应用层、战略层三个维度,系统分享了冠盛股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践路径。她表示,冠盛股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愿景,是形成一套以高层架构、中层实施、基层操作为基础的分层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易书波分享了菲尼克斯的智能制造实践与产教融合实践。易总以菲尼克斯智能制造实践为切入点,指出智能制造领域需要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和兼具人文精神的人才。为此,菲尼克斯构建了产教融合九大合作模式,具体涵盖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科研共创、国际交流、学科竞赛、成果申报、公益助学、菲凡未来。他强调,产教融合,独木难成林,相信生态的力量。
在高端对话环节,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担任主持人,邀请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吕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春峰,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倪贞贞,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易书波参与讨论。嘉宾们围绕“制造企业如何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产高校/职校推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应当如何定位,从而满足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厂商的多层次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求?”、“高校和企业如何针对企业对于工业AI的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圆桌讨论
本次专题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活动揭示了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路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存在着领军人才和高质量人才的紧缺、人才队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等突出问题。智能制造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要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亟需培养一大批在智能和制造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人才。无论是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还是生态的建设,都需要多方的共同协作。e-works也特别期待未来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合作方面与社会各界进行深入合作。
近期活动预告:
12月4-5日 苏州 第二十一届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
12月9日 重庆 第五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
12月11-12日 成都 西门子成都灯塔工厂SEWC深度研修(进阶版)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