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NSYS中国技术大会”于2014年5月21~23日在素有“人间天堂”、“中国园林之城”——苏州的吴江海悦花园酒店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全球仿真软件的领导厂商ANSYS发起,携手安世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会议的主题是“聚·变”。本次大会共有600多名的ANSYS用户、技术精英、工程专家、学者参加。
此次会议汇聚了CAE领域最前沿的趋势与话题,更积聚了ANSYS及合作领域最先进的CAE信息与技术,与各位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系统级工程设计实现更快地创新,开发新一代产品等热门技术话题,开创系统级工程仿真创新的“聚·变”之路。
会议现场
ANSYS大中华区总经理孙志伟先生率先亮相本次技术大会并致欢迎词,在欢迎辞中他提到:“目前国家正在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的过程中,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技术,ANSYS也会携手其合作伙伴安世亚太公司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他还表示将会带领ANSYS公司团队一同成长,创造出新的辉煌。
ANSYS大中华区总经理孙志伟先生
作为ANSYS的合作伙伴,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明先生以“云时代的中国仿真”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了企业仿真体系建设的路线、云时代的仿真产业特征、云平台应用,并且总结了企业在“基于仿真平台的数字运营和开放式”的实际应用案例,与大家分享。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明先生
在本次大会上,ANSYS公司亚太区总经理Tom.kindermans也亮相并发表“稳健预测未来”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指出了技术和工程仿真的区别,说明了仿真的价值,以及企业领导者关注和采纳的商业活动:系统工程、流程压缩、企业HPC、产品集成。其次他阐述了CAE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系统工程,涵盖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耦合、支持程序包的芯片分析、先进的NVH、平行逐级建网、10亿个自由度、流体求解器等内容;其次是流程压缩,分析师和设计师需要使用标准方法对完整产品进行仿真,达到快速创建3D模型。最后他还透露了ANSYS未来的发布计划,AIM产品和ANSYS R16.0将于2015年同时发布,新产品AIM将是一款单一界面的多物理场、处理全方位功能的软件,可供专家和设计师使用。
ANSYS公司亚太区总经理Tom.kindermans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原北汽新能源汽车总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廖越峰博士,进行了题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仿真技术和控制开发”的演讲,除了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应用外还提到了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使与会嘉宾生动形象的了解到CAE工具在现代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大会上半部分主题演讲结束后,e-works数字化企业网总编黄培博士主持了题为“仿真技术在中国:听各界专家怎么说”的圆桌讨论。参与的嘉宾人员有中国力学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继宏先生、原北汽新能源汽车总工程师廖越峰博士、安世亚太CTO徐劼勇博士、ANSYS亚太区技术专家总经理王晓博士、ANSYS研发院士朱永谊博士。大家讨论了关于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提出“仿真驱动设计”、“单一领域到综合学科的联合仿真”、“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易用性和专业化结合”等观点;讨论了仿真如何仿得更真——提出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保留”、“重视仿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仿真最佳时间的开发与固化”、“形成专业模块”、“重视CAE顶层设计”、“应用ANSYS的仿真成熟度模型来评估”等观点;讨论了仿真如何仿得更全——提出了“将虚拟样机和虚拟试验相结合”、“进行系统仿真”、“实现全面仿真”等观点,令人受益匪浅。
“仿真技术在中国:听各界专家怎么说”的圆桌讨论
本次大会上,ANSYS研发院士朱永谊博士展示了ANSYS R15.0的部分最新亮点:如在结构力学中有增加并行分网、非线性自适应分网、分布式ANSYS求解性能等新功能。
本次大会除了主题演讲外,还开设了众多分会场,包括机电系统设计新功能和高级应用培训的分会场、高频高速设计新功能和高级应用培训的分会场、结构设计新功能和高级应用培训的分会场、流体设计新功能和高级应用培训的分会场、基于模型的系统与软件工程高级培训的分会场、结构设计分论坛、流体设计分论坛、高频高速设计分论坛、机电系统设计分论坛、系统设计分论坛、2014 CAE领导力高峰论坛。整个分论坛内容多样,信息量丰富,加上讲师的实际演示和细致的演讲,让与会的工程师和学者快速了解软件的新功能,这些新功能解决了长期困扰工程师的部分问题,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在会上,“云时代的中国仿真”、“仿真驱动研发”、“全面仿真解决方案”这些新的理念不断被ANSYS提出,进一步明确了ANSYS下一阶段的发展蓝图。事实上,伴随着我国的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变,CAE的应用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从产品研发阶段就采用CAE软体来进行虚拟验证,模拟真实产品在测试环境或真实物理环境中的情况,从而达到快速帮助设计人员找出设计缺陷,确定最终的产品方案,在第一时间帮助企业抢占到市场份额。
本次技术大会有中外专家对工程仿真技术经验的分享,有对新技术的讲解、培训,还有专家与仿真行业用户的面对面交流,更有CAE专家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有理由相信,CAE仿真技术将搭乘中国改革的洪潮,即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掀起新一轮壮阔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