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广州】在充满挑战的新局面下,“中国制造”如何重建成本竞争优势,并在充满机遇的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走向产业链高端?10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2011“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金蝶公司举办针对中国制造产业转型的“互联网经济下的中国智造”专场论坛,聚集了超过200家国内制造业的优秀企业以及国内顶尖成本、研发及供应链管理专家,现身说法解读制造业转型大势。
2011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互联网经济下的中国智造”专场论坛现场
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低端“被蚕食”、高端“上不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议价能力低、利润微薄的外贸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始艰难地转向内销市场。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升级导致的新一轮经济衰退势头愈演愈烈,中国出口将会受到更大冲击。而近期浙江沿海出现的所谓“老板跑路”风波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隐忧。在种种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可谓“步步惊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机遇实现高质量的转型,是横亘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e-works)总编黄培博士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e-works)总编黄培博士认为,制造业转型要从制造走向“智”造,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业务附加值,例如建立自主品牌、向服务转型、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改进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以及强调人力绩效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黄培表示,企业可以通过战略采购形成全球购买力,准确把控客户需求,科学组织生产、降低库存,并与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商、零售商实现及时准确的信息协同。同时,可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打造低成本高效供应链提供了机遇和途径。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雁飞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雁飞先生在论坛上表示,过去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通过规模化的运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总产值可堪问鼎全球,但是制造业仍然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种种怪圈。“我们有很多商品的产值是世界第一,但是有几个世界第一的品牌呢?”孙雁飞谈到,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制造业有所复苏,但是整体上仍然未能走上“转型的正道”,过多的企业家将资金投向了看起来利润更高的行业,“投机取巧”的风气使得做制造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孙雁飞提出,转型并不意味着不再做制造了,而是要在制造的基础上实现“智”造,向“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两端转移。金蝶软件自14年前进入ERP领域,长期关注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今已有超过30万家ERP客户,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管理与IT整合实践经验。
2011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互联网经济下的中国智造”专场论坛高峰对话(左起:e-works总编黄培、昆明制药集团副总裁董少瑜、利维高旅游用品公司总经理鲁柏生、金蝶首席成本专家孟凡俊)
据金蝶《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路线图白皮书》阐释,中国制造将历经若干关键阶段:首先是以单体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制造阶段,继而发展成为以电子商务和产业链协同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中国智造阶段,最终,中国制造将进入以虚拟网络化产业集群为经营形态的虚拟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创造阶段。迹象显示,不论是智造,或是创造,中国制造相关的从业者正拧成一股新的力量,而中国制造的突围之路,已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