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服务周期
用友提出的服务产品力图涵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具体包括:
定制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含初始化),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客户培训:包括客户集中培训(由服务中心在当地组织)和网络培训(E-learning)两种形式。
热线服务:分为本地热线服务(服务商热线电话)和厂商服务(用友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两种模式。
现场服务
预警服务:结合用户的特点提前发出预警通告。
“用友通HOME”:即用友通客户俱乐部,通过互联网实现渠道之间的自助服务,知识库的查询与学习,以及其他户动交流活动。
软件升级咨询
投诉受理:用友设置了多个投诉受理热线,保证客户服务投诉渠道顺畅。
用友制定SMB服务标准 加速国内管理软件规范化
用友推出服务标准的厉害之处不在于标准本身,而在于标准后面的服务产品化。
2004年11月,在用友启动“ERP中小企业普及运动”的时候,王文京就曾表示:用友在管理软件中小企业市场上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规模化的销售和服务体系。
随后,用友成立了小型管理软件事业部(以下简称用友小管事业部)拓展中小企业市场。
此后的两三年间,该事业部一直马不停蹄地推动渠道扩张,且成绩不俗。但是,在规模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该事业部却一直少有声音传出,这使得业界对“用友通”服务建设情状产生诸多揣测。
日前,用友小管事业部召开关于小型管理软件市场服务研讨会,并发布了《用友通服务业务发展报告(白皮书)》。
在这份报告中,该事业部公布了用友的小型管理软件服务标准,并列出用友版本的“服务产品节目单”。
至此,该公司在管理软件中小企业市场的服务策略方才浮出水面。
可以说,此次用友推出服务标准和服务产品,这些举措在国内管理软件市场上堪称前无古人,勇气可嘉。
制定服务标准的意义在于,为日后的服务产品化提供了依据,并进而为整个渠道体系开展增值服务业务奠定了基础。
不过,具体到操作层面,用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如何科学地搭建合理适用的规模化服务架构?如何对服务产品定价?哪些服务可以收费,哪些不应收费,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收费?如何界定服务品质?如何对服务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要想保证“规模化服务落地”,上述这些都是该公司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用友的服务解决方案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用友是怎么做的呢?
规模和架构
首先,该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合理的服务体系规模。
2007年,用友小管事业部将其麾下的“授权区域客户服务中心”数量扩展到60家。按照该事业部的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个数字会被继续扩展到300~500家。
这样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用友规模化服务的需要呢?
只能说,可以基本满足。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按照用友小管事业部的计划,其渠道体系需要具备覆盖全国2700多个县的能力。根据常识,实现这样的市场覆盖率,该公司需要发展1500~2000家左右的代理商;而要为如此众多的代理商提供有效服务,服务机构和代理商的数量,大体应该保持1比3的比例。也就是说,用友至少要发展500家服务机构,才能基本达到其“快捷、方便、标准”的服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