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工商大学首批选修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课程的22名同学,在工科实践中心通过由北京工商大学教师和亿维讯集团的技术专家等8位评委组成的答辩评审组的评审,取得亿维讯集团颁发的“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认证证书。第三答辩小组凭借对计算机辅助创新Pro/Innovator软件和TRIZ理论出色的掌握以及极富创意的设计斩获最佳团队创新奖。至此,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课程在北京工商大学首结硕果,奏响北京工商大学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乐章。
计算机辅助创新,简称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它是以近年来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为基础,结合本体论、现代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技术、多领域科学知识综合而成的创新技术。TRIZ理论则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经过归纳总结,形成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工程实际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目前国外众多高校,如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英国格连菲尔德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数十所大学已经开设了CAI及TRIZ理论相关培训。我国也已经有近50所高校开设CAI及TRIZ理论相关课程,北京工商大学这22名同学则是首次获得“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认证的在校大学生。
此次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首批学员来自计算机、机械、工业设计、材料等院系的各个年级。本学期,由亿维讯集团技术专家承担全部34学时的授课任务,授课内容包括TRIZ理论基础、CAI软件Pro/Innovator操作及案例讲解、问题研究实践及论文指导等。亿维讯集团同时提供最新的Pro/Innovator软件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TRIZ理论。北京工商大学和亿维讯集团希望通过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课程的开设,从理论到实践为同学们展现一个之前未曾企及的创新世界。
明年,该课程将由北京工商大学教师独立承担授课任务。亿维讯集团将进一步与北京工商大学合作,针对教师队伍开展CAI及TRIZ理论的深入培训,进而帮助北京工商大学培养和建立完整的CAI及TRIZ理论教学体系。
此次五个答辩小组分别选择CPU散热、电热器电阻寿命、增加导丝器使用寿命三个选题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评委老师和亿维讯集团的技术专家发现,大多数同学表现出极强的创新欲望,但同时他们也更需要通过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表达和实现创新概念。第三组同学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熟练运用TRIZ理论中的柔性原理和反作用原理,通过选择柔性材料作为挡板、改变转轴的之间相对位置关系来减少灰尘进入导丝器,从而增加导丝器的使用寿命。他们的设计独具匠心,获得评审的一致好评,并最终获得最佳团队创新奖。第二组同学在讨论CPU散热问题时,当评委老师提问“你们是如何看待目前已经出现应用水冷技术实现较好的CPU散热”问题时,他们将选题之前如何查新、如何考虑技术创新改造成本、如何结合低端市场实际需求等等因素的理由娓娓道来,全场老师和学生为他们全面、机智、富于挑战意味和实战意义的回答所折服。尽管同学们的创新概念在很多方面还禁不起仔细揣摩,但与看到一个完美的概念相比,学校更乐于见到的是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成功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会创新的方法,建立勇于创新的信心。
正如同学们所说,计算机辅助创新与应用课程的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将他们头脑中瞬间闪现的想法,通过TRIZ理论的指导以及Pro/Innovator软件的技术辅助完整地表达出来,让他们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创新乐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因此坚信创新不是一纸空谈,而是如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们也可以为之的一件具体的事情,只要掌握了创新的方法,运用好创新的工具,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
或许未必每个人都能如瓦特发明蒸汽机一样,通过一项技术的创新推动新一轮生产力的变革,但如果可以如螺丝钉发明者一样,尽管至今无人知其姓名,而其创新成果却可以在长达5个世纪甚至以后更久的将来为人类创造价值,是不是同样可敬?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的思维、掌握创新的方法,而学校将成为普及这一创新思想的最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