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暖花开。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成都市贸促会和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暨展示会”5日-7日在榕城隆重召开。这一国际软件行业盛会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外软件产业的交流合作,增强中国软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软件业在全球地位和影响。
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领导都到会祝贺。来自美国软件信息行业协会和美国纽约软件行业协会、印度企业家论坛和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韩国软件振兴院、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香港软件行业协会等100家境外软件企业和机构就“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软件产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洽谈。在开幕式上,SUN Microsystems公司全球副总裁、Microsoft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Oracle Software Systems公司华东区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等国际知名软件厂商代表就全球软件产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展望等问题作了演讲。
作为唯一一家国内软件企业代表,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先生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树立全球化思维,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软件厂商国际化思考与金蝶国际化之路” 的报告。
报告指出:
中国软件产业存在四大挑战:
一、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对外依赖度高;
二、全球化思维不强,软件产业国际化程度低;
三、出口能力差;
四、国际竞争能力低。中国软件产业的出路是:树立全球化思维模式;走国际化之路,改变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徐少春认为: 软件是思想,软件是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产业就是脑袋产业。软件产业要向传统产业学习,学习他们原创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并将其固化成可以定制的软件流程。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障碍不是语言而是全球化的思维模式!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包括树立全球化思维模式;资本国际化;人才与管理的国际化;持续的技术创新;市场的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等六个方面。
谈到金蝶的国际化之路时,徐少春说,金蝶是中国第一家引进国际风险投资(IDG)的软件企业;中国第一家在国际资本(HKSE)市场上市的软件企业;中国第一家被国际基金(宝源投资Schroders)以从二级市场收购的形式重仓持有(>5%)股份的软件企业;十年来靠资本国际化打通了中国本土软件企业通向世界舞台的大门,也成就了金蝶在中国软件业的领导地位。2004年,是金蝶下一个十年征程的起点,从资本国际化到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成熟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产业成熟的必然。今天的应用软件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和成熟的市场,要想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去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必须以世界软件公司为标杆,既竞争又学习,必须要前瞻性的把握用户和新的市场机会,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本次会议还吸引了近9000名专业观众参观展区,已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金蝶上海软件外包公司所展示的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的专业产品开发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管理能力倍受关注,相关负责人还应邀出席了6日上午举行的“中外软件企业对口交流会”,并作了题为“Kingdee, your premier software partner from China”的主题报告。
与来自SUN、甲骨文、IBM、惠普、英特尔、因弗塞斯(INFOSYS)、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等国外参展企业和国际国内的大中型企业用户就软件外包项目的推进和发展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商务洽谈。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市委书记李春城等领导接见了金蝶有关负责人。
2004年是金蝶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深化的一年。借助此次软洽会,金蝶意欲重力出击国际软件市场,为金蝶实现“2010年跻身世界应用软件十强”的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此次软洽会,徐少春的亲临榕城,一方面体现了金蝶对国际化市场强势参与的决心与信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金蝶对西部软件市场的关注与期望。借本次软洽会之机,徐少春还拜访了通威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与之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特别是企业高层的信息化需求。徐少春还表示说:“2004年我们将加强西南区的投入力度,帮助更多的企业快速全面地实施信息化,提升西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