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艾斯本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佩奇·莫尔斯博士、艾斯本大中华区解决方案咨询高级总监陈洁创作。
比尔·盖茨曾将能源转型问题从宏观层面总结为三个步骤:“首先,避免气候灾难将会成为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其次,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大力投资于清洁能源的创新与发展;最后,行动起来。”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随着能源、化工和公用事业等行业的调整战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能源成功转型的中心议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类生存岌岌可危,全世界都在聚焦这一问题并要求相关行业做出响应。
工业领域已经占据了通过创新合作助力全球迈向能源融合的未来这一先机。在下游行业,除了传统的原油供应,企业还要考虑生物基原料,甚至矿业在电池生产所需的重要金属和矿物中的关键作用。另外,公用事业在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方面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这将成为快速演变的能源格局中的关键一环。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变革是未来几十年成功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纽带
化工行业尤其需要重视协作,因为众多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依赖于原油原料,并消耗大量能源。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化工行业是工业领域最大的能源消耗者。
循环经济的办法要求对当前的运营和物流作出全面反思,要将各个价值链紧密相连,实现高效运作和资源回收。这对于该行业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
传统意义上,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独立运作。然而,循环经济倡导行业将废弃物视为另一个价值链中可利用的原材料,而非累赘。
换言之,也就是变废为宝,而艾斯本恰好是这方面的专家。艾斯本帮助客户建立这些纽带,包括举办用户活动,让客户分享他们的故事,并通过参与行业协会和会员组织来积极互动。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创建了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它成功地将塑料价值链上的各方参与者联系起来,促成协作,推动材料回收和循环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起飞的速度取决于跨行业建立纽带的速度。举个例子,餐馆和家庭产生的废油可以回收用作航空用油。
“快乐”分子
二氧化碳(CO2)被称为 “快乐分子”,因为它非常稳定且不易发生反应。但正是这种特质,让它的转化利用变得十分困难。幸运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创新者们打开了全新的大门,让他们得以开发出新工艺,将CO2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甲醇。甲醇是化学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起始原料。
过去,制造甲醇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化工产品。但如今,丰富的二氧化碳成为工业的绝佳原料,这正是循环经济理念的生动体现。然而,仅仅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想办法反复利用同一分子,以消除废弃物。
控制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能耗同样重要。
毋庸置疑,对于工程师或技术专家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然而,在加速产业价值链纽带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洞察区域差异、加强区域协作
所有企业都受到全球立法和环境法案的监管。尽管美国市场向来青睐低价能源,但政府也一直支持新技术的开发。最近的例子包括《降低通货膨胀法案》和《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出台,这两项法案提出了对碳捕集、低碳氢和能源存储等新兴技术进行投资的激励措施。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欧洲工业想要提升其竞争力,提高效率和推动创新也刻不容缓。该地区也在积极制定有关特定技术的环境限制措施和指导方针。《安特卫普宣言》发表后,当地企业开始通过推动投资,为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此外,还有必要考虑消费者的声音,相比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这一点在欧洲更为重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而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等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推动消费需求。在这些地区,部署正确的技术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为重要。然而,亚洲各地国情各异,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创新方面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尽管区域动态存在明显差异,各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应用先进技术,充分满足因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
与欧洲不同,亚洲的一些国家对工业几乎没有限制和要求,能源转型缺乏指引和规则约束,这可能导致该地区不同企业和行业出现参差不齐的结果。
总的来说,虽然能源转型尚处于早期阶段,且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进展并不均衡,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可观。展望未来,在循环经济中正确部署分子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