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记者观察  »  正文

30年厚积薄发,侨兴工业探路智能制造

2018年10月30日             作者:e-works王阳       
关键字:侨兴工业  智能制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踏入职业网坛开始,球王费德勒便对Wilson的网球拍情有独钟,这位瑞士传奇拍面上火红的logo已经伴随着他获得了20个大满贯头衔。无论费德勒手中的球拍换了多少代,始终不变的是费德勒那颗追逐网球梦想的初心,以及他那还在继续的传奇网球人生......
    座落于厦门市同安区的侨兴工业有限公司,为球王费德勒量身定制着他的每一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网球拍。

 侨兴

     创建于1988年4月的侨兴工业,隶属连捷集团,主要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系列产品,如网球拍、羽毛球拍、直行车支架等,是典型的高端定制化生产企业,费德勒所使用WILSON品牌正是侨兴工业服务的众多企业之一。在过去30年里,侨兴工业是众多世界知名品牌高端复合材料产品的主要提供商。
 
碳纤维行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随着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网球拍等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材料之一。上世纪90年代,碳纤维在民用航空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成熟,逐渐进入工业品和体育休闲产品领域。
     据能源咨询公司HIS的研究预计,到2020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年增长率将超过8%。
     以汽车行业为例,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朝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轻量化可以让汽车减重,降低油耗,还能达到更加严苛的环保要求。汽车的轻量化发展离不开基础材料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支撑,给这一市场注入了发展的活力。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正遭遇着成长的烦恼。
     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碳纤维材料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日本、美国及欧洲地区。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国外对高性能碳纤维技术与高端工艺装备实施垄断封锁,低端碳纤维产品则向我国倾销。
     虽然我国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研制生产以及设备制造的企业有百余家,但上游材料产业产能分散、生产线规模小、品种单一、生产成本高;中游复合材料产业薄弱,先进的设备和高端碳纤维预浸料主要靠进口;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诸如侨兴工业这样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如同整个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一样,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从全球范围来看,碳纤维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需求总量达到15.7万吨。2016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休闲、工业和航空航天三大应用领域中的消费占比分别是64.3%、31.4%和4.3%。侨兴工业就处于这64.3%体育休闲市场的产业链中游。
 
侨兴工业的转型诉求
     创建于1988年的侨兴工业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是我国最具规模的复合材料产品专业制造商之一,为世界知名品牌提供各种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包括网球拍、羽球拍、自行车车架、弓箭、棒球棒等。

 侨兴

     随着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羽毛球、网球等小球运动成为他们颇受欢迎的项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一支网球拍的生产要经过120多道工序,顶级职业选手的网拍更是量身定制的,每一道工序的数据都要监测是否在选手习惯值标准内,重量误差不能超过±2克。
     事实也是如此。自1998年转成职业选手之后,费德勒的球拍几乎没什么变化。尽管换过数代不同款式的球拍,但其重量、平衡点、拍面等基本参数都是一样的。每当WILSON要为他研发新球拍时,他都会提一个要求:“不能变化太大。”网球选手对球拍的“感觉”是很重视的。桑普拉斯曾经说过,他拍线上涂红色的W商标的漆多用了一点点,他都能感觉得出来。
     另一方面,受碳纤维产品加工特点的影响,生产球拍80%的工序都是手工作业。
     侨兴工业年产网球拍达到150万支,且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受限于超高的手工作业比例、以及对产品精度的要求,其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所受到怎样的挑战可想而知。更何况,侨兴工业的产品还涉及自行车车架、弓箭、棒球棒等其他品类。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侨兴工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以传统精工细雕作业模式为主的侨兴工业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节奏,企业规模和业绩长期在同一水平线徘徊,难以突破。
     面对稳步增长的市场需求,侨兴已深刻意识到“时不我待”,需要做出适当改变,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应势而发。为此,侨兴工业试图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当前存在瓶颈问题。
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坚定了转型的决心,侨兴工业对企业管理的难点进行了梳理:如何彻底消除信息孤岛、提升业务协同效率?年产百万支、单品信息采集点多115个,如何完成每年上亿条数据的采集与归档效率?如何实现年产百万支产品的单品质量追溯?如何让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发挥更大价值?如何实现加工过程中智能防错、智能预警、减少人工失误?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为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在升级转型的进程中有的放矢。
     侨兴工业很快明确并量化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即智能互联、智慧管理:在产品追溯上,实现单品从研发、制造、发货全过程数据追溯;智能采集,实现单品质量数据(工序、工时、重量等)自动采集;在大数据应用上,能够支撑上亿级别数据存储;支持大并发量,整个制程110多序、700工位同时数据采集并发。
     侨兴工业将这些目标细化到四个维度:
    首先,搭建统一的平台。搭建公司全面集成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全面共享,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借助先进信息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其次,促进业务的协同。建立涵盖市场销售、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财务核算等核心业务协同系统,提高业务协同效率;实现内部供应链协同,压缩内部供应链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第三,强化过程的管控。优化生产计划编制、下达、反馈方式,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特点;借助先进手段,强化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透明化管理。
     第四,细化管控体系。通过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应用,实现财务对业务的监督,实现业务轨迹追踪;推动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推进商业智能分析,为学科决策提供依据。
     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侨兴工业还制定了整个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目标,包括:构建统一的应用管理平台;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需求;实施精益生产,车间现场制品数量下降50%以上,生产流转简洁有序;结合厂区改造,引进AGV配送,实现厂内物流自动化、智能化;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制造过程数据自动采集,制造数据实时推送,单支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用友精智助力侨兴工业智造升级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侨兴工业于2014年引入了U9 ERP系统,实现对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质量、财务、成本的管理。接着在2015年升级了BI商业智能分析、PDM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管理,2016年开始实施智能工厂项目。

 侨兴

    在前期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侨兴工业决定基于用友精智平台,实现从产品研发设计、现场制造执行到客户产品交付全过程信息化覆盖。
     侨兴工业充分发挥了用友精智的开放性、互联网化和移动化应用特性,在其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了可视化智能排产、智能数据采集、智能物流驱动、全面质量管理、单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可视化企业管理等关键应用。
     在助力侨兴工业的整个转型过程中,用友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了“云+端”的数据架构模式。并最终助力侨兴工业实现了六大关键应用,即可视化智能排产、智能数据采集、智能物流驱动、全面质量管理、单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以及可视化企业管理
     其中,可视化智能排产,可以获取客户订单需求之后,结合设备、人员等能力状况快速排产,生产任务分解到每道工序、每个机台,计划安排简单高效、可执行。通过数字化的建设,生产现场各工序借助手持机、工业平板、数字电视等多种现代数据采集手段,快速、准确的获取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海量数据,依托于大数据及先进的物联技术,实时生成企业生产画像,将车间生产透明化,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构建了一个数字化、透明化的现代智能工厂。
     通过这六大应用的实现,侨兴工业的应用亮点也非常明显,诸如构建了车间的数字化、业务的可视化和管理的智能化能力。
     在项目上线后,侨兴工业制定的目标已初步实现,并得到了一系列量化的成果: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整体工作效率提升15%以上;在制品减少30%:缩小转移批次,有效降低在制;管理人员减少20%:智能化减少对人的依赖。更重要的是,侨兴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后记
     尽管近些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相关技术也不断实现突破,但整体来看,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水平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多数碳纤维企业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侨兴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探索智能制造的实践,往小了说,是一个年产百万球拍企业实现产品数据采集和追溯的过程;往大了说,是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实现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如今,传统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侨兴工业通过践行智能制造、深化精益生产,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性成果,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王阳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