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记者观察  »  正文

创智工场吴云峰:智能制造,回归初心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e-works        作者:e-works  赵栋       
关键字:创智工场  智能制造  
也许企业不能说清智能制造的内涵,但当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成本得到控制,供应链也做到极致来支撑企业快速交付产品,甚至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一切形成企业的常规业态,那么是否实现了智能制造又有何关系呢?
    当前中国制造业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智能制造,在全球经济变革的大潮之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大力扶持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各行各业的企业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少人化”,降低成本,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然而智能制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实现?在推进智能制造时有哪些误区?企业往往无法准确回答。e-works记者近日对原三一重工CIO、上海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科技”)创始人吴云峰先生进行了采访,他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对这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智元科技创始人吴云峰先生
智元科技创始人吴云峰先生
 
    2003年,吴云峰先生加入三一重工,历任三一重工上海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三一重工IT总监、三一重工集团CIO、三一重工印度董事长。在吴云峰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期间,主导建设了当时行业最大的三一全球协同研发平台,以及三一生产控制中心、企业控制中心等成为业界标杆的重大信息化项目,这些项目也支撑着三一重工成功打造了在研发、制造、服务三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离开三一后的吴云峰在上海浦东创建了智元科技,致力于面向装备制造提供硬件产品,以及制造、交付到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虽然只是一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年轻公司,智元科技已经获得大量客户项目订单,这其中不乏行业龙头与上市公司。
 
    之所以能快速获得客户认可,吴云峰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智元科技天生具备装备制造行业的基因,以及拥有非常精准的业务定位。由原三一重工CIO的吴云峰,以及他所带领的同样来自装备制造业的IT精英所组成的创业团队,无疑对这个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有着深刻认识和丰富经验。
 
 
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创智工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的提出以及两化融合的深入,智能制造成为驱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主题。怀揣着对装备制造业的使命感,吴云峰以及其带领的智元科技团队从成立之初,就志在打造面向装备制造行业、能自动部署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并称之为“创智工场(CZWorks)”。
 
创智工场端到端解决方案
创智工场端到端解决方案
 
    吴云峰介绍,创智工场旨在帮助企业创造智能化的工厂,从产品、制造、营销、服务等全方位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具体来看,创智产品主要通过管理器和数传终端,来支持装备进行GPRS数据通迅、远程监控、PLC数控代码下发等工作,最重要的是装备实时温度、噪声、震动等数据的采集分析,这些数据能为车间生产执行、售后服务带来重要价值。
 
创智制造架构体系
创智制造架构体系
 
    创智制造包含实现计划、物流、设备等MES功能模块,但不仅仅是MES,其核心是围绕企业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成本、交付(QCD)这三项最关键的精益指标,打造资源、管理、价值三层体系。最底层资源智能化包括人员办公全移动、机器数据自动采集维护、物料条码化、电子图纸实时分发、环境实时监控,中间层管理智能化包括在线质量管理、敏捷计划管理、实时成本控制,最上层价值智能化则关注QCD指标的输出和实现。
 
    创智营销是从市场、销售到回款管理的CRM系统,相对于其它行业,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作为重大生产资料,其价格相对高昂,占用企业资金较多,营销工作也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客户回款上往往面临难题。结合装备使用特点,创智营销将客户回款管理细分为分期、分阶段、混合、异常等多种模式。
 
    创智服务则传承了三一重工先进的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打造“一二三线协同”服务系统,即一线现场人员、二线呼叫中心、三线技术专家协调服务,同时基于GPS定位、远程工况采集、远程设备诊断、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服务环节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对于装备制造行业而言,智能制造是一个异常艰难的目标,成千上万的零件带来了复杂的产品定义、配置管理、计划体系……在三一重工我花了七年时间才和团队一起打通这些流程,形成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迈向智能制造相对科学的规范。”吴云峰提出在与客户沟通时,智元科技强调得更多的也是依据规范,在此基础之上交付创智工场解决方案。
 
    除了创智工场整体解决方案外,居云服务则是另一大业务战略。近几年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基于云平台新型服务模式,企业也开始有了更广泛的云应用需求。智元科技的居云服务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模式,提供基于云的创智制造、营销、服务等应用,还帮助客户进行云运维、迁移、规划和咨询。
 
智能制造“方法论”
 
    谈到智能制造建设,很多企业会追求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比如花大量资金引进AGV小车、自动装配产线、智能机器人等。吴云峰认为这些都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手段,企业在理清产品质量、成本、交付期等关键绩效指标所面临的问题之前,就盲目追求先进技术只会事倍功半。
 
    企业应用这些技术一定是要从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效益、更加敏捷的响应客户需求这些基本的价值目标出发,而不是为了自动化去自动化,为了智能制造而去智能制造。迈向智能制造,目前企业最需要沉下心来做好供应链和产品定义,加快产品交付。大批的企业也还要花力气提高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的能力。
 
    三一重工在2007年就开始建立远程诊断系统,虽然那时物联网概念在中国尚未起步。2008年开始用手机和其它移动设备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OA审批,那时移动办公非常新鲜。回头来看,吴云峰认为这些技术并不重要,当初纯粹是为了实现敏捷的供应链,以及提高QCD水平这种最简单目的。著名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最初的目标也只是想要更快速的表达和响应客户需求、交付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当这些目标一个个实现之后,18号厂房就成为了为人称道的智能工厂。因此企业在为自己设立智能制造的宏大目标时,一定要先“回归初心”。
 
    “我们在为客户服务时,也秉承回归初心的理念。”吴云峰指出,在每一个项目中,智元科技都会首先为客户进行业务诊断,找出企业在产品定义、需求表达、物料主数据、BOM准确性、配置管理、工艺流程这些节点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规划,循序渐进。而不是动辄打造自动化产线,或者追求更多“高达上”的概念。
 
    智能制造建设中一个重要信息系统就是MES,众所周知,MES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车间级综合信息系统。很多公司的MES实施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前端产品定义和需求表达没有理清,导致计划排程和生产执行出现问题。吴云峰指出:“如果没有准确做好前端这些基础工作,BOM不准确,计划波动太大,MES就是空中楼阁,更不谈后期的产品服务。我们在三一讨论了四个月来制定规范,前后持续三年才将BOM打造成合格水平。很多企业什么都没做就实施MES、制定智能制造目标,这些不现实。”
 
    因此,吴云峰认为在MES规划中,第一阶段应该解决的是“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中的“C”端,理清客户需求,清晰定义客户需要的产品、型号、数量,并准确表达在BOM、产品配置、模块化设计、工艺流程中。在此基础上MES项目成功将会水到渠成。
 
    同样,上升到智能制造的方法论,吴云峰强调企业一定不能浮躁,也许企业不能说清智能制造的内涵,但当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成本得到控制,供应链也做到极致来支撑企业快速交付产品,甚至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一切形成企业的常规业态,那么是否实现了智能制造又有何关系呢?
 
后记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吴总显现出的是一种朴实的实干家气质,他反复强调着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要回归初心、找准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漫天飞舞的新概念或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对于时下另一个热点——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吴总同样认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源于产品,只有沉下心来将产品做好才能思考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责任编辑:赵栋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