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渴望着进行产品创新,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这股最新浪潮。然而事实上这并不容易,IT计算能力将成为阻碍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对制造企业而言,数据量的激增以及产品复杂度的增加使企业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已经离不开高性能计算(HPC)的支持。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从设计到实现包含了一系列步骤:从设计图到CAE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仿真、分析、测试、产品改良再到产品定型,以及产品定型之后的再测试和量产。利用HPC可以帮助企业完成精准、可靠的仿真模拟分析过程,使产品在定型之前尽量让虚拟产品更贴近现实中的情况,缩短企业研发产品加快产品上市的时间,加快企业的创新速度。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更将HPC融入到产品创新初期,企业可以利用HPC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判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甚至造就大数据驱动的企业文化。
目前,HPC对企业产品创新上带来的巨大实惠远超人们的想象。例如联合利华使用HPC进行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分子结构建模与模拟,由于高精度的仿真模拟,整个开发测试的工作量得以大幅度降低,开发时间从原本的8-12周缩短到45分钟。豪华轿车品牌宾利的新车型测试,几乎全部通过HPC的可视化系统完成,宾利的工程师认为通过HPC模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加快产品开发时间,并通过减少原型车的生产数量来降低成本。此外,位居世界化工第二名的陶氏化学,其产品设计也主要通过HPC应用方面主要开展,通过HPC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有限元分析,以及包括分子动力学、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在内的化学研究,促进产品的创新。
近十年来,HPC的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科技、商业的深刻变革,HPC市场也呈高速增长状态。根据2015年7月IDC发布的HPC 2015 Q1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高性能计算市场已达102亿美元,五年后也就是2019年HPC高性能市场讲达到152亿美元的规模。从各HPC厂商的收入来看,HP仍然是领导者,占据36.1%的市场份额,而原本一直占据30%左右市场的IBM则明显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IBM将X86服务器业务卖给了联想,这也成就了联想HPC全球第三的位置。
在HPC的超高性能应用上,我国也不甘示弱。根据本月16日美国公布的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第六度称雄。第一名“天河二号”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33.86千万亿次,第二名美国“泰坦”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第三名至第五名依次为美国“红杉”、日本“京”和美国“米拉”超级计算机。实际上,这5台超级计算机的排名自2013年6月以来就没有变化。
当然,纵观近年来全球HPC发展趋势,业界对于超级计算机的看法已经趋于理性,速度与规模已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国外领先的IT厂商已经开始推出面对中小企业的HPC服务,毕竟HPC的价值最终要靠应用才能实现,只有将HPC的计算能力应用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HPC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