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渴望进行转型升级,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这股最新浪潮。然而事实上这并不容易,陈旧的IT架构将成为阻碍企业前进的绊脚石。2000年在硅谷参观时,联想总裁杨元庆定下了将联想做成国际化大公司的十年愿景。今天看来,经历了并购IBM PC业务和X86服务器后的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终于修成正果。回顾历史,成功实践了R2IA、大数据分析HANA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历程可谓是联想成功的基础。面对未来,联想又有了新的愿景:以自身实践经验帮助企业整合IT架构,为世界打造下一个500强。
穷则思变:当制造业遇上“互联网+”
也许谈到制造业,这是映入大家脑海的第一印象:工厂内部,一条条自动传送带接连不断地传输加工着外观相同的大批量制造产品;工厂外面,巨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烟尘飘散在空气中。然而,伴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越发成熟的应用,制造企业生产方式乃至企业商业模式开始发生变革。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浪潮推动下,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在寻找更加高效、灵活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在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叶明介绍现在CIO们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对数据中心进行运维了,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IT技术融入到产品生产全流程中,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进而实现提升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从联想自身的IT实践来看,在企业业务领域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IT系统也需不断的进行扩展,企业需要更加高效的IT架构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而联想在自身IT建设的经验上总结出的R2IA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彻底摆脱RISC的束缚。
图1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叶明
联想的R2IA解决方案(RISC to IA)是帮助用户将现有应用从昂贵的RISC小型机架构迁移到开放的x86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即用标准的x86平台Linux组合替代Unix解决方案,利用日趋成熟的Linux和虚拟化技术,将用户的关键业务,迁移到更高性价比,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架构平台上。在叶总看来,目前市场上对R2IA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可归结于以下三点:
首先是政策的指引,目前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其核心业务是基于Unix等大型数据库上面的,由于国家对于信息安全、安全可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R2IA能够帮助此部分用户解决安全可控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化。
第二是整个业界的推动力,随着基于英特尔CPU的计算能力不断加强,X86架构的计算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从联想实施经验显示单台服务器CPU Core的数量已经提升了30倍,内存容量扩大了千倍。此外,主流技术(集群、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内存数据库、云计算)也提高了x86运行系统的可靠性、拓展性和灵活性。
第三是出于对成本的考量,目前X86架构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提供相同的IT系统SLA时,硬件采购和维护成本仅相当于小型机的1/8。
以史为鉴:联想以实践经验形成IT迁移方法论
据联想集团企业信息技术专家万钧君介绍,联想本身作为制造企业,其R2IA历程也充满了坎坷,在迁移的过程中总共经历了6次重要的、积累宝贵经验的尝试。回顾联想的IT建设之路,万钧君表示联想从2004年便开始进行R2IA的尝试,由于当时x86整体架构环境并不成熟,联想也只是进行了前期的预演,真正影响联想IT建设的两个里程碑是2005年的国际化挑战和2013年的“互联网+”需求。与其他大型制造企业相同,联想最初也是采用了比较稳定的RISC架构来支撑业务发展,后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联想希望通过互联网思维来支撑业务转型,完成数据中心的轻量化。在经过业务评估和成本核算后,联想选择了以欧洲的CRM系统为试点,进行x86架构的迁移工作。在经过反复试验后,联想成功的将原有的595小型机迁移到15台x86架构服务器上,并完成了针对迁移后的硬件优化。通过这次成功迁移,联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决定将整个数据中心通过7年的时间完成从混合环境到x86的全部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到2018年,联想的IT架构中将不再存在着小型机,甚至一些大型的存储也将改为分布式架构去替换。
图2 联想集团企业信息技术专家万钧君
显然,事实证明联想从这次吃螃蟹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对RISC TO IA的迁移,联想实现了以下三大收益:
1.节省的IT投入,为IT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在云计算、大数据、MySQL开源数据库、移动互联方面都有所突破;
2.CRM、BW、ECC等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CRM关键场景性能增长50%;BW提升34% ;
3.采购成本和运维管理成本大量下降,仅为原有小型机的1/8。
图3 联想IT系统的X86之路
“在经历了自身的实践后,联想希望能把我们的经验提炼成服务,为更多的企业行业客户提供IT的支持。”叶总介绍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联想为用户提供最佳R2IA迁移解决方案的基础,这也是联想IT最佳实践的含义所在。从客户的应用角度出发,联想希望借助过往经验结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软件服务一起整合输出给客户,真正帮助客户从封闭走向开放,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对此,联想专门打造了R2IA运维保障服务,这个服务包含从迁移过程中的整体运维,帮助用户自下而上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形成整体运维服务,帮助客户逐渐适应新的运维条件。在IT服务上,联想在全国拥有超过600名通过各种认证的专家,包含Unix和x86架构平台、小型机和AS版大机、高端服务器、高端的存储等领域,这些专家拥有的丰富经验对用户目前RISC的环境更加理解,能更好的帮助用户完成x86架构的迁移工作。目前,联想可以帮助客户解决99%的基于Unix问题。此外,联想从全国一到四级城市都会有企业级的服务团队帮助用户去实现数据中心的运维,保证用户业务7*24小时正常运转。
同心协力:携手合作伙伴让HANA成为企业创新源泉
现如今,企业正在利用大数据得出的判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甚至造就了大数据驱动的企业文化。在传统企业向大数据时代过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数据报表实现企业最优发展。不幸的是,受限于数据展现速度和数据运算能力,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非常僵化的模式中,他们还是一味地从成本控制和存储可扩展性的角度来利用大数据:学会不断的存储数据,却无法从中提取出价值。在此方面联想通过自身IT实践总结了联想 HANA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高效管理、灵活运用企业庞大、复杂的数据,将基于详细数据的报表展现时间提升到秒级。
万钧君介绍SAP HANA是基于内存计算技术的高性能实时数据计算平台。联想企业级服务器为SAP HANA提供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硬件平台。结合IBM GPFS并行文件系统技术,形成整合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处理、分析型数据库、BI、BW等应用领域,为客户带来了极速的体验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SAP HANA供应商不同,联想在上层提供了业界领先的GPFS文件系统,这个系统消除了对SAN的需求,无需进行SAN的管理,通过轻松添加节点进行简单、无缝的高拓展性升级,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在拓展上联想HANA包括向上拓展和向外拓展两种模式,比如用户可以将1台HANA拓展为10台HANA。也可以提升硬件的能力,比如从1个TB升级到2个TB,甚至16个TB。万钧君介绍通过对GPFS进行管理,联想HANA系统的IOPS性能比开源文件系统有了10%-15%的提升。
图4 联想大数据分析HANA解决方案
“GPFS作为可拓展的、并行化的、高可用的、高性能文件系统,是联想 HANA解决方案独有的优势”,万钧君告诉记者联想作为SAP最坚实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拥有最多的项目实施案例,联想的HANA解决方案在SAP HANA市场上占有率已经超过了50%。
最后,谈及今天新推出的“联想-SAP-富通ERP一站式解决方案”,叶总表示这是联想携手业界伙伴进行的协同创新的成果,在基础架构层联想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平台层和管理层上联想携手SAP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而富通作为联想System x的重要分销商,拥有良好的渠道销售能力和技术服务支持能力。通过携手SAP和富通,联想将为客户打造包括售前咨询、软硬件产品、交付部署、售后运维在内的端到端整合IT解决方案。未来,联想将利用自身实践经验进一步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成就众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打造下一个世界500强!
图5 联想IT最佳实践解决方案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