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亳州
古称“谯城”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天下药商聚亳州,亳州药商遍天下”
亳州是中华四大药都之首,也是养生之都
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道家文化发源地,“三曹”故乡,建安文学重要肇始地
历史名人震古烁今
近年来更是
持续发力城市建设,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
尤其是亳州“城市大脑”建设
更是让大数据的温度蔓延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规划为先,让“城市大脑”更聪明
为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破解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的“闲、散、缺、破”难题,亳州市于2020年9月联合浪潮正式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工作。亳州“城市大脑”按照“塑造能力、夯实基础、完善支撑、以码赋能、创新应用”的基本要求,依托数字城管实体大厅,科学设计“141740”架构体系,即1个数据湖,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物联感知中台4大中台,1个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全景亳州、数字政府、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等7大领域40个应用场景,着力打造富有药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一是在运行体制上,建设城市综合运营中心。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调、综合决策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挥大厅,构造“一人通全岗、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二是在运行机制上,推进扁平化事件处置。基于各相关部门已建感知网络,带动“事联网”的智慧感知预警,将事件处置扁平化,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在数据共享上,多维数据全景展示城市运行态势,探索地市级数据整合应用标杆。
治理为媒,让“城市肌体”更健康
俗话说,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才能达到“十分满意”。亳州城市大脑聚集社会治理体系精细化、现代化、智慧化,让“城市肌体”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利用“城市大脑”数据湖和四大中台共性支撑能力,围绕政府管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结合部门业务需求,创新场景应用建设,形成“整体感知、全局分析、智能处置”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实现慧治理、惠民生、促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城市大脑”已完成中药材信息化追溯及监管展示、电商大数据监测、数字金融、全域旅游运行监测、市政设施状态监测、违章停车治理、违规占用消防通道、交运治理(包含多车监管和治超优化)、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城市灾害综合救援、污染企业排放智能监管、大气环境质量监控预警、河湖治理等25个场景应用,正在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推进邻长制、平安小区、重大项目监测预警、华夏酒城等15个场景应用。
以人为本,让“城市人民”更幸福
企业群众办事不方便,安徽政务服务网亳州分厅提供优质“互联网+政务服务”,2020年办结企业群众申请654.58万件,节约办事成本约6.7亿元;农户创业搞养殖缺少资金,亳州党建引领信用村项目降下普惠金融“及时雨”,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村民戴怀良及时获得10万元低息贷款;亳州市第十八中学一学生父亲因车祸去世,家庭经济变得困难,“智慧资助”系统发出“预警”,贫困学生获得每年3000元助学金;当地一药企欲上新产品,但资金链紧张,银行通过大数据了解到企业信用良好,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500万元“金农企e贷”贷款第一时间到账;“皖事通”APP提供涵盖群众衣食住行的252项便民服务,社保服务“一卡通行”……
如今的亳州,群众哪里有需要,大数据就会及时“跟上来”,为人们排忧解难。而这此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汇集共享和创新应用。2020年9月,亳州市“城市大脑”启动以来,强力推进数据汇集共享,细化实化数据场景应用,努力让群众普享信息化建设成果,助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据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宇介绍,截至目前,“城市大脑”数据湖已汇聚83家单位3076类政务数据、945类社会和经济数据,动态更新率达78.2%,数据交换量达1.7万亿条。
当前“人民城市”不再是“千城一面”,而是各具特色、独领风骚。这里不仅仅是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更是拥有蓬勃朝气,奋力赶超、不断创新、跨越发展的智慧亳州!亳州市将以“城市大脑”建设为载体,联合浪潮等领先科技企业,聚力“强基础、重应用、育产业”三个关键,围绕“夯实新型基建、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四大板块,引领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最终建成“省内领先、国内靠前”的“新型智慧城市”,有力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健康养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