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到未来
从仁义礼信之邦到智慧城市样本
趵突泉见证济南在时间刻度上的奔跑
万宗变幻中深深刻入这座城市骨血的
是对“仁”和“人”的始终关注
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持续推进始终向前,但关于如何让智慧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好则是近些年才被广泛提及的课题。新一代信息革命浪潮中,济南快速找准自己的时代坐标,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让城市更美好”的基本建设理念和愿景,开启了“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真正的智慧城市会呼吸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可以自我进化、自我调节的城市,就像是拥有了温度,城市始终和市民一起呼吸、一同成长。早在2011年,济南市就提出建设智慧泉城的目标,并建成软件名城、政务云中心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工程,但在技术更新迭代与城市不断发展中,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滞后、项目建设缺乏实效、数据资源孤立分散等问题逐渐暴露。
在此背景下,济南携手浪潮大刀阔斧系统规划、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建立“一主体两平台”体制机制,统筹完善343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完善提升“云管端三位一体”的城市大脑基础支撑体系,构建“一云一网一屏”的智慧城市有机生命体,城市大脑、神经系统和智慧应用高效协同安全运转;完善提升城市生活“一屏感知”、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产业发展“一网通览”四大智慧应用赋能体系;围绕“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作用,持续拓展智慧应用专题建设,全面提升业务数据化、数据智慧化、智慧普惠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正将智慧城市的发展植根于每一位济南市民、每一家济南企业、每一个济南er的心中。
借势新基建 智慧名城建设加速度
2020年,在新基建的持续加码下,济南市继续携手浪潮秉持“智慧让城市更美好”的基本建设理念和愿景,围绕“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全面提升业务数据化、数据智慧化、智慧普惠化水平,不断增强这座城中每一个参与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依托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大脑——集成政府、企业、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典型应用,推动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围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产业与经济发展四大领域,实现“便民惠企一站通”“城市管理一格通”“公共安全一网通”等83项应用场景的集中展示,强力助推济南文明创城三连冠。
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截至2020年8月,城市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了6亿余条数据,累计为43个市直部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数据交换4.9亿条,服务调用7500多万次。济南公共数据开放网累计开放2600余万条数据,文件下载42万余次,接口调用3000多万次,数据开放工作在省会城市排名第二,2019年、2020年均获“数开成荫”奖。高效的数据共享交换,为“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跑一次”是上限,“不用跑”成常态。
率先打造5G先锋城市,超前部署5G网络——2019年6月,济南列入首批5G商用城市和“精品双千兆城市”,城市光纤宽带100%覆盖,截至2020年6月底,已累计建设5G基站10949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在全国首创打造“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推出线上服务企业一站通达等9大应用场景,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打造企业版的12345;持续拓展提升“爱城市网”服务市民平台,上线110余项应用服务,注册用户超过580万,城市生活“一屏感知”落地见效;首创“数字金融一贷通”,提供线上无接触信用贷款,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济南18万家企业提供服务,累计放款金额66亿元,获得李克强总理点赞。
济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社会各界频频点赞,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十大样板工程,相继获评“2018中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奖”,成为“中国样板”、“世界样本”。
浪潮等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持续研究和扎根实践,摸索出包涵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一整套方法论,让智慧的城市在生涩的技术中找到了温度,而济南市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智慧泉城。未来,浪潮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助力济南市全面提升智慧泉城“中国样板、世界样本”示范引领能力,将济南建设成为数字智慧生态的引领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者、数字经济和未来智慧产业的新航标,让每一个城中人切实感受智慧的温度与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