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从工业软件转型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朗坤智慧」创新转型之道

2020年4月23日              
关键字:工业互联网  朗坤智慧  

“工业互联网”一词最早由GE提出,2012年GE即提出“工业互联网”的转型理念,并率先启动了自身数字化转型战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工业互联网发展恰逢其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相关尝试,其中传统工业信息化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在工业互联网布局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道。

 

近期,36氪采访了国内老牌工业软件厂商「朗坤智慧」副总裁、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子公司总经理毛旭初,就“公司从工业软件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的历程以及目前其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沟通中毛旭初首次对外展示了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两年来的运营成果和行业影响力,强调其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场景融合,以及 “开放、共享、共建”的平台理念。

 

「朗坤智慧」成立于1999年,最初主要业务为工业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配件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工作,后转型开始从事管理软件、系统软件的研发,其设备管理类产品位列全球五强。2016年朗坤智慧自主研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于2018年推出“苏畅工业互联网 V2.0”平台,为广大工业企业提供生产优化、安全生产、设备故障预测、经营预测、物资采购在内的服务及产品。

 

采访中毛旭初指出,传统工业软件是用流程驱动的思想帮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而随着客户数字化升级需求的提高,传统工业软件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客户生产运营的各环节都有单独的软件服务商,信息化孤岛严重,缺乏统一的数据中台;另一个是各软件系统已经沉淀了大量数据,却因缺少智能化手段加以分析挖掘,未能将海量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因此,基于工业软件领域工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储备,朗坤智慧探寻了一条帮助工业企业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的实践之路,推出了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

 

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集工业大数据实时采集、边缘计算预处理、海量时序数据存储于一体,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以及工厂业务流引擎机理建模分析,实现对现代工厂智能管控的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煤矿等行业,为企业运营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可感知、可预警、风险可控的现代工厂所必须的智能化管控服务;大幅提高企业设备故障预测和诊断水平,增强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的能力,促进传统工业企业向现代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经济、安全的智慧工厂。v2_a440da3d849041c1bdb75c2679205a68_img_png.png

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该PaaS平台的组件之一—时序数据库TrendDB,是与腾讯云数据库CTSDB、阿里时序时空数据库TSDB、百度实时数据库等7家并列通过工信部DCA首批测评的数据库,且是唯一一家所有评测项全部通过的产品。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到软件、通讯、大数据、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结合,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近三年朗坤智慧在苏畅工业互联网的研发投入已过亿元,仅研发团队人员就超过300人。对此,毛旭初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基础设施,只有汇聚技术资源、应用资源和人才资源才有活力,才能健康繁荣发展。

 

毛旭初介绍道,朗坤智慧目前是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业务并行,工业软件也逐渐开始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公司服务的大型客户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中信集团、海螺集团、中建材集团、中国航天集团、江苏国信集团、新华社、雄安、南京、赤峰等近千家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

 

除了大客户,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可按照不同层级、功能服务于中小型客户。中小型客户以设备管理类、安全类、采购类工业APP为主,大型客户有更优质的数据积累,不仅提供设备管理服务,也发展生产流程优化和预测预警服务,并且可以直接使用PaaS平台的功能组件自主搭建个性化应用。

 

目前,公司在工业软件时期对重资产流程工业有较多案例积累,苏畅工业互联网也主要服务该领域客户,包括电力、新能源、化工、建材、煤矿等行业。由于这部分行业普遍有相通的数字化需求,比如设备运维、安全预警以及能耗监控等,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各类APP在研发设计时考虑到企业需求,有70-80%的场景能够直接通用。

 

同时,为了适应下游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大客户定制化要求,朗坤开放的PaaS平台,将工业建模、规则引擎以及数据采集清洗等功能组件模块化提供给客户,客户可通过低代码技术可视化构建自身的数字化工厂。上线至今,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经历市场检验,也受到了行业权威认可,2018年获得国家信通院组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和性能四星评测认证。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用户超过12000名,接入设备超过35万台,积累了面向数百种典型工业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及运行优化模型。其盈利来源分为三块,1)工业APP销售;2)PaaS平台的技术组件销售;3)平台SaaS租赁和采购功能的服务费。

 

最后,毛旭初提到,工业企业生产多数采用的重型装备每年都需要固定的配件更换及保养,对此朗坤上线了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工业APP。之后客户将维保需求直接发送到平台,配件供应商在APP内报价即可成交。从2017年上线至今,基于这一平台采购额累计已超200亿元。

 

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突破,不断升级新的产品服务,不断挖掘新的人才优势,不断创造新的增长价值,通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如今朗坤智慧站在时代的风口,凭借技术层面过硬的实力,为工业互联网转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只有继续坚持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健康成长,走向更大的舞台。

责任编辑:王聪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