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疫情过后,我们应重新审视新兴技术的应用价值!

2020年3月11日             作者:e-works熊东旭       
关键字:疫情  人工智能  大数据  5G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疫情的爆发将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推上抗疫复工前线,让新兴技术在“战疫”中接受历练和考验,同时也为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看到一群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外,也见证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产品在抗疫斗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即为医护人员抗击疫情保驾护航,也为挽救感染者生命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逐步控制,企业开始面临复工复产的急迫需求。与此同时,基于这些新兴技术构建的产品在支撑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再次得到应用。疫情过后,当我们歌颂英雄时,是否该重新审视这些新兴技术的真正价值?
  
  一、抗击疫情的“新式武器”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为快速获取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例如,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开发,华为云提供技术支撑的新冠病毒基因组自动化鉴定(VIC)平台,就利用人工智能和云平台为病毒组基因测序到基因组拼接与鉴定提供一键式自动化服务。
  
  正是依赖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中国科研人员仅用一个月就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为病毒溯源、变异进化、致病机理等特性等早期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疾病诊治、药物筛选、疫苗设计等抗疫工作提供支撑。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美国科学家用了五个月时间才检测出SARS病毒的完整序列。可见,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手段的升级,极大的提升了人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抗疫过程中为快速区分被感染者,实现感染人群的隔离和治疗,一种融入AI技术的CT影像系统也被开发出来,而且综合表现十分突出。这种新兴CT影像系统可以通过AI算法分割病灶区域,可量化病灶大小、CT值及肺部占比等,平均诊断时间约为20秒,正确率高达96%以上;在以前,医生通过CT判断病灶的平均时间一般在5分钟以上。在疫情如火的爆发初期,如果仅依靠传统CT检测手段,不但检测效率低,而且医生诊断负荷重,很可能因为人群挤兑医疗资源形成交叉感染。
  
  除了对感染人群进行隔离和收治,抗击疫情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二是为病人提供及时诊治。因此,如何在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让感染者接受及时治疗,是抗疫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由达闼科技研发的两款防“疫”云端智能医护机器人却让这种困难迎刃而解。
  
  在北京地坛医院里,通过将这款专门开发的防疫机器人部署在大厅入口处,可同时给多达10人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7℃,仪器就会自动报警,再由安保人员进行二次测温。而人脸识别系统还可对进入者进行记录,对没戴口罩的人员采取警示或禁止入内等措施,并提供24小时咨询导诊服务。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由深圳某企业开发的机器人还能搭载消毒箱进行雾化消毒、自动换装药品和医疗器械,并在机器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在感染科病区为医生和护士提供自主物资配送。
  
  对于感染者的治疗,除利用机器人为隔离区的病人送饭、送药和消毒,如何降低医护人员在对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一种基于5G技术的远程会诊模式也被投入到临床实践。3月6日,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及医疗专家组成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灿茂院长等共同研究患者CT影像并探讨病情。“5G远程CT”支持远程读取CT、核磁、超声、各种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原始影像,并可进行标记研讨病情。与普通远程会诊相比,这种模式下的影像获取更为清晰,对病情的诊断结果也更为精准。
  
  二、复工复产的“定海神针”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被快速控制,以及各地新增感染病例的陆续归零,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也得到了政府积极响应。为在巩固现有抗疫成果的基础上尽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基于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远程办公系统也被广泛推广应用。与此同时,钉钉、企业微信、华为云WeLink等产品也被推上复工的第一线。
  
  例如,福田汽车在不到一周时间里让12108名管理人员全部实现在线办公。一个月内,27000多名员工全部接入远程办公平台,累计召开电话会议16681场。在福田汽车IT团队的努力下,集团正在实现远程办公平台与内部系统的集成,新功能将以周为单位进行迭代更新。下一步还将积极推动产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以及合作伙伴加入到集团远程办公平台,打通上下游数字化全联接。
  
  对于必须到岗的关键岗位,如何保证企业到岗员工的防疫需求,包括华为、百度、腾讯、深信服等厂商都在积极打造面向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通过云、AI、5G、边缘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园区的智能化升级,为复工复产增加一道安全防线。例如,将口罩识别功能与门禁系统、广播系统、安防系统进行联动实现预警。在园区高密度人流通行区域进行体温异常监测,并实时报警。在园区出入口提供人脸通行、车牌通行、访客线上自助预约、园区内设施和服务导航、智慧考勤服务,实现员工、访客、车辆的无感知、便捷通行,避免人与人的接触。
  
  为兼顾防疫和复工的双重需求,技术厂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企业人员构建“防护罩”,例如,通过在微信、支付宝等产品中都有“健康码”模块,政府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人员健康填报数据,然后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密智控”防疫。2月2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集团总经理吴曼青牵头、数百名技术人员参与开发的“一网畅行——复工复产通用管理系统”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使用。该系统由一个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一个智能指挥平台,以及若干个细分场景应用组成,是集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铁路总公司等国家权威实时数据的大数据平台,极大提升复工人群对风险的把控度。
  
  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短暂地打乱了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步伐,也给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从某种意义讲,正是疫情的爆发将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推上抗疫复工前线,让新兴技术在“战疫”中接受历练和考验,同时也为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它们”也终不负众望,如利剑般刺入战场腹地,让病毒无所遁形。此“役”过后,无论是出于狙击随时可能再来的疫情需要,或是企业为提升自身对抗突发事件的风险能力,我们都应该重新审视这些新兴技术,并思考这些新兴技术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并挖掘和利用蕴含其中的潜在价值。
责任编辑:王力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