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正深刻经历数字化转型,尽管人脸支付、智能客服、指纹识别等技术表面亮眼,但底层能力建设、体系生态建设尚显薄弱。数字化转型需更关注机构管理决策、业务技术融合、互联网运营和多场景支持的生态建设等方面,而非仅限于技术层面。
近日,在某全球架构师峰会上,针对银行数字化转型,来自不同银行的技术架构师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开展开源软件治理的原因和方式。大会特别关注了奚浚哲带领团队,开发的适用于银行金融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即“内容管理系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是数字化产业的用户方。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银行未来发展将使用大智云等技术,如TensorFlow、Hadoop、Spark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基于开源的。然而,银行面临着开源软件管理的挑战,包括组织级风险防控能力、传统软件管理方式不适应新时代开源软件的使用以及碎片化开源软件的使用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掌控的需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不同银行在不同时期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评估方法、模型、平台工具,对软件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五位一体的规划管理。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岗位,由技术架构师、应用架构师、安全架构师来牵头开源软件治理工作。通过评估模型,他们不仅考虑了基于应用场景实际用途、风险偏好等方面,对开源软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增强。同时,他们还通过工具化的方式,实现了开源软件的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
奚浚哲带领团队,开发的Content Hub也是会议讨论的亮点。据他介绍,该系统实现了不同平台间内容的联动,提高了发布效率,减少了人员需求,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价值。Content Hub作为Sitecore的内容管理软件,整合了内容营销和扩大外展的最佳功能,有助于应对运营方面的挑战,为企业提供更多价值。
银行过去主要使用商业软件,但随着企业对技术掌控要求的升高,他们正在转变为组织级方式进行管理。奚浚哲之所以选择Content Hub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满足企业对技术掌控的需求,特别是在碎片化的开源软件无法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情况下。Content Hub为企业提供了360度的资产概览,使得添加、删除或共享文件的控制更加便捷。这个软件不仅成为各类内容的集中平台,还有助于简化和加速任务流程。其协作功能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同时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通过提高全渠道的参与和互动,Content Hub满足了当前内容管理的需求,并优化了数字资产管理。它集成了内容管理平台(CMP)、产品内容管理(PCM)和营销资源管理(MRM)的功能。
自2020年以来,奚浚哲已经开始使用第二代Acquia Cloud,并为了提高内容更改的效率,客户开发了Content Hub。随着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对支持多渠道发布的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的需求增长。奚浚哲领导开发的Content Hub提供了响应式设计、移动应用支持和社交媒体整合等功能,使内容能够轻松发布到不同的平台和设备上。
奚浚哲表示,与早期的CMS相比,Content Hub进一步降低了技术门槛,使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创建和管理网站或应用程序,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在实际应用中,Content Hub使用户能够通过一个集成解决方案管理整个内容生命周期,从而高效地管理所有渠道的营销内容。用户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进行内容标记,而其数字资产管理功能为所有营销资产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平台。
在这种银行业内面临的“开放银行”概念与开源理念相似的背景下,奚浚哲指出,预示着随着银行产品的数字化,未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变革,并需要面对类似自发开源企业的挑战。企业架构的数字化演进不仅是技术上的转变,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商业文化和运营模式的改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企业架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对传统商业思维的挑战和重塑。
在峰会上,业界电子商务和云服务头部企业也通过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庞大的用户数据,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服务。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样,头部金融机构代表招商银行也表示,他们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招商银行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增强了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而物流企业也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头部企业圆通物流能够实时追踪货物流转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通过分析大数据,圆通能够优化路线规划和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些架构师们不仅帮助企业改变了他们自身的运营模式,还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也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预计未来企业架构的数字化演进将继续深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