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资讯  »  正文

精益管理赋能制造业强国:从战略研讨到实践深耕

2015年6月30日             作者:金语琳       
关键字:精益管理  
       2015年6月18日下午,“2015 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这场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导,汇聚了林忠钦院士、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的顶尖学者,以及博世、飞利浦、英格索兰特灵空调、振华重工、中航工业等全球知名制造企业的质量专家,同时吸引了上海市经信委、中国质量协会、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全国精益管理推进联盟、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中心等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深度参与。会议聚焦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关键议题,从技术标准到品牌培育,从质量奖惩到科技投入,各方共同探讨如何将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与《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转化为实践路径。
  
  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示范企业的建设,推动质量战略与品牌价值的深度融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管理方法的支撑。因此,“精益管理”这一全球制造业提质增效的经典方法论,成为研讨会内外热议的焦点。
  
  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优化流程、消除浪费、提升效率,最终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重飞跃。这一理念起源于丰田生产方式,后经六西格玛方法论的科学化补充,形成了一套兼具哲学高度与工具精度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制造2025》强调“质量为先”的战略框架下,精益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精益转型面临多重挑战:流程脱节、标准缺失、改善机制缺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本土化?如何构建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支持体系?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下属的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LSSI)的实践中逐渐清晰。
  
  作为此次座谈会的核心参与方之一,LSSI自成立以来便以“推动中国制造业精益转型”为使命,构建了“理念普及—能力培训—企业辅导”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其工作不仅覆盖大型企业,更深入中小企业痛点,通过方法论导入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帮助企业在现代化转型中突破瓶颈。
  
  LSSI的独特价值在于打通了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的壁垒。例如,其与复旦大学联合打造的“精益六西格玛高峰论坛”,已成为行业标杆性活动。论坛首创的“精益六西格玛案例大赛”吸引了联想、劳斯莱斯、艾默生、西门子、英格索兰、英国雷盛集团等70余家中外企业的参与,通过实战案例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企业从“被动改进”转向“主动创新”。与此同时,LSSI 精心编纂并发布的《精益六西格玛案例汇编》,同样在行业内引发了热烈反响,总印刷量高达8000册。这部案例汇编填补了国内在系统性本土案例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企业实现高效转型以及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借鉴。
  
  在工具落地层面,LSSI强调“数据驱动”与“客户需求导向”。通过黑带人才培养、精益工具导入,其协助企业建立起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LSSI辅导下,通过六西格玛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方法,将产品不良率从3.8%降至0.5%,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LSSI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单一企业的提质增效。通过搭建“培训-辅导-认证-评估”支持网络,其推动精益管理向跨行业、跨区域扩散。例如,在上海市首批某示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LSSI协助其将精益管理与智能工厂建设结合,通过流程标准化与数据可视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2%。这种“精益+数字化”的融合模式,成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质量升级的典型范式。
  
  此外,LSSI针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转型动力不足的特点,开发了“轻量化精益改进工具箱”,通过模块化、低成本的改善方案,帮助企业在三个月内实现关键流程效率提升30%以上。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让精益管理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专属,而是真正成为普惠性生产力工具。
  
  LSSI的成就离不开其背后的战略眼光与组织能力。费建红作为协会创始人之一的核心领导者,通过整合政、校、企资源,构建了覆盖产学研的协同网络。例如,委员会开设的精益管理课程,工厂参访,卓越研习等已为行业输送和赋能数千名专业人才;多次举办的“精益实践峰会”,则成为政策制定者、学者与企业家的对话平台,推动行业标准与政策的迭代。
  
  本次研讨会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战略注脚,更在于凝聚了学界、产业与专业机构的共识:制造业的强国之路,必须建立在质量根基之上。而LSSI的实践表明,精益管理既是提升质量的工具,更是重塑企业基因的哲学。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内部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LSSI的经验启示我们:质量革命需要方法论支撑,更需要生态化赋能。唯有将精益理念融入组织血脉,构建“人人参与改善、数据驱动决策、客户价值至上”的文化,中国制造方能从“规模红利”迈向“质量红利”,在全球竞争中书写新的篇章。
  
  正如LSSI在案例汇编中所写:“精益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这场旅程的终点,将是中国制造业屹立于世界强林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力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