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龚能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举办的“2023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及第四届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细胞治疗已逐渐成为全球生物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并成为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其中CAR 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肿瘤治疗领域划时代的创新疗法而备受瞩目。
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全球首款细胞药物——诺华公司的Kymriah,用于治疗儿童和年轻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标志着细胞药物治疗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中国紧随美国之后,国家药监局于2021年6月批准复星凯特CAR T药物益基利塞注射液上市,9月批准药明巨诺CAR T药物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这两款CAR T同样针对CD19靶点,用于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LBCL)。纵观全球CAR T细胞的临床试验正在日益大幅增加,CAR T细胞作为全新的药物形式和治疗手段,有望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为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患者受益。
细胞药物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治疗疾病的新型疗法,通过基因改造使免疫细胞具备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由于药物本身是活的细胞,因此也被称为“活的药物”。为了评估治疗效果,准确监测细胞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和增殖情况至关重要。
美国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表明,CAR T治疗后的患者近50%的病人复发,与此同时国内临床情况更为复杂,复发率更高,治疗风险更大,尤其是治疗初期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发病快、风险高的特点,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患者生命危险。鉴于此2021年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的专家组织发表了《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进一步强调和规范临床风险的处置方案,并将临床检测作为评估疗效,诊断毒副作用,以及预判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再一次强调了临床检测在CAR T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不仅检测需求紧迫,时间窗口短,并且体外检测还有相当的难度。这是因为CAR T细胞疗法的独特“活性”特质,意味着一次注射药物到患者体内后,这些细胞会不断增殖,从单个细胞变成两个、四个,甚至数以亿计,以达到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CAR T细胞在体内会分化成不同的亚型,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检测的第一步是识别患者体内的CAR T细胞,第二步是进一步区分这些细胞的亚型。由于CAR T细胞与患者体内原有的免疫细胞极其相似,注入患者体内后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难以辨认。因此,精确检测体内微量的CAR T细胞药物具有极高的难度,这在以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内外对于CAR T治疗患者疗效评估往往通过CT的检测手段在治疗后一到三个月内进行,但是CAR T细胞疗法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尤其是前两至三个星期的检测至关重要,可以说每分每秒都在和生命赛跑。可是在行业中,与药物研究相比,研究细胞治疗临床检测的公司却少之又少。
可喜的是,上海星湾生物CEO答亮带领团队,基于自身团队十几年的蛋白药物和细胞药物的研发优势,从CAR T药物基本原理和核心功能出发自主建立专用于CAR T检测抗体开发的CAR-Drive技术平台,在保留CAR分子生物学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区别于大型试剂公司的流水线开发,针对性地通过摸索,研发,实践筛选获得全球第一个用于Anti-CD19 CAR T流式检测的高亲和力兔单抗R19M,极大程度提高了临床CAR T流式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业内引起轰动。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便的操作流程,能够实时监测细胞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增殖情况,辅助评估治疗效果,预测复发风险。在临床领域,上海同济医院利用R19M,对CAR T治疗后生存超过4年的一位80岁老先生进行了检测,成功找到了仅占外周血T细胞0.065%的CAR T细胞。
答亮团队的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在CAR T细胞治疗监测领域的空白,也为全球细胞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监测手段,更是在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监测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我们期待,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精准的治疗方案,推动细胞治疗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