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新闻  »  业界动态  »  正文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16年12月17日              
关键字:数字经济  结构调整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经济转型正处在历史关键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其经济转型大趋势的基本判断。

  ■

  过去几年,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某些领域出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1.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2016年上半年为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7%。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数字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数字经济成为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释放的加速器。

  2015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达到3.88万亿人民币,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9%。2015年,共有1.1亿网民通过互联网接受在线教育,1.52亿网民使用网络医疗,9664万人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2016年“双11”一天,仅阿里巴巴一家电商的总交易额就达到1207亿人民币,当天全网交易总额超过1800亿人民币。

  再比如,数字经济引领着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机和其他人工智能等新装备、新技术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华为、格力等已进入到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腾讯、阿里、百度等7家企业位居全球互联网企业20强,数字技术开始深度融入传统制造业变革中。

  2. 数字经济推动结构性改革

  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新业态打破了传统业态中根深蒂固的垄断,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以微信为例,截至2016年上半年,微信活跃用户数达8.06亿。微信通过技术和组织服务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电信垄断,明显改善了消费者福利。再如,网约车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垄断,方便了顾客。新技术的初步实践证明,不能再用“旧制度来管理新经济”,现行监管体制亟须改革。

  3. 一批勇立数字化经济转型潮头的企业家形成

  大家关注一下这两年中国商业领袖的构成,就会发现某些商业领袖出自数字经济领域。比如,腾讯的微信改变了通讯模式,阿里的电子商务改变了销售模式,滴滴打车改变了出行模式,大疆无人机改变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格局。

  这些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家,在对传统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新经济领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新的就业岗位。2015年,阿里巴巴仅零售商业生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超过1500万。

  ■

  中国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呈现出时代性趋势。这不仅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而且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

  1. 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规模有可能由目前的34万亿人民币扩大到50万亿人民币左右,消费贡献率稳定在65%以上;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有望从40%提高到50%左右。

  消费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优质土壤”。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估计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有可能达到45万亿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有可能由2015年的50.5%提高到60%左右,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可能从15%提升到30%左右。数字经济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先进技术、装备、网络和平台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机器人使用大国,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万台,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3.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预计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由2015年的56.1%提高到60%左右,即有8亿以上人口工作、生活在城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不仅是人口聚集形态的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例如,过去几年,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96%。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农村数字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又如,2013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人民币,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

  ■

  未来几年,中国数字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将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1. 数字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在数字消费方面,预计到2025年,中国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12万亿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67万亿人民币。在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改造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将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切入。

  大数据将和土地、劳动等一起,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能制造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柔性化、网络化、服务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

  2.数字鸿沟将逐步缩小

  未来几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国高速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固定宽带网络延伸至全国所有乡镇和95%的行政村,城市基本实现100Mbit/s(100兆比特流每秒)光纤全覆盖。

  随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数字鸿沟将逐步缩小,城乡和非发达地区的居民拥有更多参与数字经济的均等机会。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符合标准的淘宝村达780个,越来越多的农民借助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和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及大学生依托数字经济返乡创业。

  3.数字经济助力经济全球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又到新的十字路口:坚持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坚持排他性自贸安排还是包容共享式自贸安排。中国无疑选择自由贸易,选择包容共享式的自贸安排。

  在推进自贸进程中,中国将以数字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全球共享经济发展。不仅在国内大力发展“互联网+新经济”,也将通过数字市场的不断开放,加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融合,促进各国互利共赢。

  2016年的“双11”,阿里推出“国际版淘宝”,来自俄罗斯、西班牙、美国、法国等地的621万国际网上买家成交了3578万笔订单。在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将与沿线65个国家合作,以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为切入点,以跨境电商为抓手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产能和消费合作,加快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

  数字经济发展关系到人类未来,在带来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也触及传统商业、法律甚至伦理的挑战;在改善消费者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非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安全风险。

  1.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

  数字经济发展是前沿性的课题,也是未来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趋势,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专家共同合作,携手攻关。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长处,相互合作可以使这项技术尽快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进入到商业层面。相关国家的技术创新协同、数据资源共享和市场开放,将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2.加强数字经济法制建设和监管的国际合作,防范新型风险

  数字经济也蕴藏着新的风险,其中一些风险远非单个国家所能应对。这就要求加强数字经济法制建设和监管的国际合作。例如,中国加大打击网络新型犯罪的力度,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犯罪行为是在境外实施的。这表明加强数字经济监管的国际合作日益重要。

  3. 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数字治理新格局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关于互联网技术标准、使用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监管的国际对话,促进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推进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尽快形成开放包容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

  4. 发起设立数字经济国际智库联盟,对数字经济开展前瞻性研究

  邀请各国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律专家、跨文化管理专家等参加,通过联合研究、召开论坛、信息共享等方式,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风险、协作、监管等展开前瞻性合作研究,以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聪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编辑推荐
文章推荐
博客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