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充满变数的市场,我国镁行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十三五”是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全国镁行业大会近日在天津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徐晋湘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镁产业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除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金属产量第一、消费第一外,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行业整体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结构调整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镁冶炼产能产量逐步向更具资源能源比较优势的西部地区转移,陕西、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发展潜力得到极大的增强;2011年,《镁行业准入条件》的发布对于加快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镁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共有35家,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40%。同时,镁产品结构也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从单一的高耗能、高污染冶金类产品向高精制造、高附加值的加工、深加工产品转变。除传统的镁锭、铸造镁合金外,镁合金板材、型材、压铸件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镁合金在高端LED照明产品上的应用渐成趋势,大型镁合金挤压型材等开始在高铁上应用。
在节能减排方面,“十二五”期间,镁冶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在正式列入统计的规模化企业中,传统的直接燃煤方式已经被清洁能源取代,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还原工序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标准,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清洁化生产,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余热利用、还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推广。特别是新型蓄热式竖罐还原炼镁技术已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
在行业科技进步方面,新型复式高品质全自动大规模镁金属冶炼工艺技术及其专用装备设计制造,在镁冶炼“两化融合”、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显著降低成本,特别是有效扩大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镁及镁合金板带尤其是宽幅薄板带卷的设备设计制造和材料生产制备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镁合金加工成材装备向大型化发展,DCC300-4000系列压铸机、3600吨和4500吨大型挤压机、6000吨锻压机、1750mm宽四辊热轧机等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配套高精度、大尺寸系列产品的生产提供可靠的装备保障;国家重点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性材料、加工和深加工部件及产品,尤其是国内外汽车、高速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及各项军工配套等方面大量且迫切需要的新型轻量化镁合金材料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三五”发展目标明确
在会上,徐晋湘通报了正在编制的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路。他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应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十三五”镁行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优化布局,显现产业集聚效应,镁冶炼企业向资源、能源比较优势明显的西部地区转移,将形成陕西榆林、山西运城、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多个冶炼原材料基地;镁深加工及应用产品企业重点集中形成长三角、珠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等多个加工基地;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向规模化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末,镁合金精神加工产品产量达到60万~70万吨,培育至少10家产量规模超过2万吨的镁合金精深加工企业。同时,推动冶炼企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末培育6家以上产量超过5万~10万吨的上规模、上水平、真正实现信息化生产与管理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国镁冶炼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深化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和延伸。“十三五”期间,镁工业将大力推进镁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重点满足汽车、轨道列车、高铁等交通运输用大型、多孔、异型、空心镁合金型材,高品质镁合金车身板,变截面轧制板,大型镁合金压铸件及宽幅超过1500mm镁合金板材;重点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用高强、高韧、高温、耐腐蚀、耐疲劳的镁合金板,大规模锻件、型材,大型复杂结构镁合金焊接件;重点发展特种性能的镁合金功能材料。
提出六大行业发展建议
为完成镁行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徐晋湘提出了六大建议。一是强化准入条件,实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严格配合制定和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镁冶炼行业准入门槛及协助加强准入的后续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并对新建项目实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二是明确国家支持和鼓励镁合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十三五”期间,国家应制定镁行业发展战略,明确鼓励镁合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镁合金加工材及其零部件列入国家相关产品指导目录,支持其发展。“十三五”期间,汽车领域是镁合金材料开发和应用的重点,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突破口,建议制定并实施“2020年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研发及应用国家计划”,建立国产车辆镁合金研发项目和新产品的税收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整车企业开发应用镁合金零部件。
三是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技术产业化。成立镁行业创新成果转化中心,积极推动镁行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金属镁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产业和资本结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镁行业所有制和资本结构。引导国有资本进入镁产业,发挥国有企业市场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行业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是国家渠道引导,组建以行业企业,特别是终端产品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牵头的产学研用联盟,真正形成以全产业链为运行经营基础、以市场效益最大化为最终战略目标的利益共同相关联合体,从根本上强化我国镁行业整体竞争力与话语权。
六是构建开放型产业,营造国际化环境。按照全球化布局的思路,谋划镁工业的未来发展。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在国际竞争中保护中国企业利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走出去”主体实力,提高境外投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