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跨国软件公司为降低成本,将其本土的部分软件开发交给了中国公司,而且逐渐在扩大。软件外包将发展成中国软件业下一个赢利点,这在业内已经成为共识。同时,软件外包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印度、爱尔兰软件业几乎垄断了欧美的软件外包,而东北三省由于文化、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日、韩软件外包,将成为我省软件业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我省的软件产业处于成长阶段,急需扩大规模。发展软件外包可以借此锻炼队伍,赢得效益,壮大实力,走向国际。如长春软件园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长春软件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每年以平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软件产品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软件产品和软件企业。如吉联公司的ERP系列产品,吉大正元的电子证书产品,鸿达公司的公安人口管理系统、指纹锁系列,金鹰公司的粮企全信息管理系统,长兴科技的哨岗监测系统,长白信息公司的检察院信息系统及多服务器容错及负载平衡系统等软件产品,当代公司的重点人口管理系统,均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份额。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直接反映在产业规模上,2002年,软件园产业只有9.5亿元。虽然企业多,产品多,但规模小,要迅速提升软件企业综合能力,尽快实现资本积累,做软件外包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此外,我省软件在承制日本、韩国软件方面,还具有诸多优势:与日本、韩国毗邻,交通便利,具有地理优势;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都设有相关语言专业,具有语言优势;多年来,长春市已积淀了一批既懂日语等语言又懂软件的人才,还包括在日本、韩国留学和工作过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具有人才优势;长春的软件人才成本,平均要比北京、上海等地低50%以上,具有人力成本的优势。
事实上,日本、韩国的软件企业也十分看好吉林省发展软件产业这一优势和潜力,也多次来我省考察;国内的一些软件公司,也纷纷来长春寻找合作机会。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政府的推动、大学的配合、企业家的精明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催化软件外包,借船出海,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那样,我省软件产业腾飞就指日可待,“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本地资源。